微观装配实验室fablab的启示

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的启示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

20世纪以来,信息通讯技术更是使推动科技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异

而什么将成为人类实现创新的下一个支点?Fab Lab的理论与实践围绕个人制造和草根创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值得期待的图景

个人制造将为更广泛的群体自由的施展其创新理念提供重要的基础平台;草根创新则将使创新活动褪去过往象牙塔赋予的神秘光环,更紧密的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者的交汇恰恰是创新2.0最核心的思想实质

创新2.0是用户创新,是面向需求的应用创新,是创新模式的创新,与此相关的探索和思考已逐渐升温

而Fab Lab对创新2.0的贡献主要在于,它从微观领域出发的实践主义发展思路为相关理论和思考提供了宝贵的支点

一方面,Fab Lab选择了技术基础迥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展开实验,却总能将与当地文化、环境、特定需求的融合主旨贯穿始终,通过使用者和开发者角色的统一,打破了创新和应用间的壁垒,使用户创新有了实现的基础;另一方面,Fab Lab注重实践,尊重客观条件,致力于探索低成本的技术实现方式和教育普及手段,使用户创新看上去不再是空中楼阁,具有的很强的可实现性

“罗汉塔”系统或许对于专业的电子设备研发人员早已并不陌生

但当它神奇的出现在印度农村,并切实创造出了能解决当地需求的产品时,它的价值就需要被重新评估可考量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

与欧洲的Living Lab模式相比,Fab Lab同样希望通过用户的参与来缩短从技术研发到应用需求的链条,但二者各有特点

Living Lab试图根植于发展迅猛、无所不在的移动技术,靠快捷的无线网络缩短创新活动中要素的距离并将创新活动的多方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移动技术既是先进服务的载体,也是用户参与创新活动的途径

而Fab Lab则希望通过推动自下而上的创新彻底改变创新主体来实现应用需求与研发创新的融合

Fab Lab的实践和经验为用户参与创新,成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支撑环境,促进了知识与创新的激荡、传播和分享,也将为我国建设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应用创新园区以及构建应用创新体系提供重要借鉴

总之,无论是AIP还是Fab Lab或Living Lab,都是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创新模式,在不同的创新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也有望在未来创新2.0的大框架下走向融合和共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