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学校前身

湖北工业大学学校前身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1952年秋,在原武昌县(今江夏区)金口镇金水闸金水河畔建立武昌农业学校

1956年8月,在武昌南湖“建新”和“建州”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征地建立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武昌畜牧兽医学校,两校以一条天然排水沟为界,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在沟北,与沟南的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毗邻

1956年9月,将创办于1953年武昌育婴堂的农业干部训练班改名为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

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为培训班性质,为学校未来成人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7年,湖北省农业厅决定将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

以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与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已建房屋为校舍,于1957年11月正式开始办学

1958年10月,湖北省将湖北省农业学校调整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湖北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和湖北园艺专科学校

后两者分别迁往外地办学

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与1958年底成立、所址南湖的湖北农业机械研究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招牌”并列,均属湖北省农业厅领导

1960年初,湖北省决定将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增设了农业电气化专业和农机经营管理专业,招收本科新生104人

并在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二年级学生中抽出一个班组成本科二年级

9月,湖北省拟将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迁往沙洋镇高桥建校,未成

1961年3月,湖北省又将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改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将农业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以及其它各专业原有学生一律改为专科

1970年,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以为汉口汽车修配厂配套为由,将校实习工厂并入省五七工厂,改名为“湖北省第三内燃机配件厂”,并将实习农场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下放到洪山区南湖人民公社,改名为“五七大队”

1970年8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文教指挥部决定采取保留、撤销、合并和改为工厂等办法大量砍除大专院校,将湖北农机专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

1973年5月,鉴于湖北农机学院被农机部收管,湖北省为了“19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将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的人员和设备从湖北农机学院分离出来,组建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由湖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领导

1975年元月,根据省委领导意见,经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湖北农业机械学校与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合并,原华中农学院农机系的人员和教学设备,迁入学校

1979年3月,农业部拟将华中农学院收归部管并定为全国重点院校,湖北省委认为本省必须保有一所地方高等农机院校,经华中农学院协商,实行校系分家

8月20日,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设置农业机械化、农机修造、农机制造、农机电气化等专业,学制三年,规模1200人

 湖北轻工业学院1956年,食品工业部在武昌南望山创办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会计统计学校,同年更名为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管理学校

1958年,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校,增设了造纸、制糖、罐头等专业

随着食品工业部合并到轻工业部,学校名称也相应改为武汉轻工业学校

1959年初,学校行政关系由轻工业部转到湖北省,又改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61年7月,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建筑工程学校、湖北化工专科学校、湖北燃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隶属湖北省劳动厅,设有轻工、化工、采煤、建筑等专业

1971年1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曾决定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停办,有关人员、设备、房屋并入武汉大学,筹建石油专业,未成

1972年,湖北轻工业局向湖北省提出拟以原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开办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当年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以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另新建一所轻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因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在办学地点和人员、校产分配等问题上没有处理落实,院、校都没有招生

1974年,由于湖北省轻工业局和石油化工分家,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随即迁至武昌吴家湾,两校均于当年招收学生并开课

1978年4月,国家发出《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10月教育部在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湖北轻工业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改为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隶属湖北省轻工业局

1978年,湖北轻院棉纺、机织、印染三个纺织类专业要分出组建武汉纺织工业学院

1979年,武汉纺织工业学院成立

1980年,根据国家及湖北省教育发展要求,湖北轻院纺织专业划转武汉纺织工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职工划归武汉纺织工业学院104人,划归湖北轻工业学院177人

1980年11月1日,撤消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恢复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两校正式分开办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