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成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动力学、信号处理、卫星通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

成信之美成信大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中国国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中国海外,其中学校主研的XDPR双极化雷达被美国气象雷达专家Dusan S.Zrnic评论为“世界上首部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双极化雷达”

成信大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第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信大参与研发

此外,该校参与歼10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歼-10功臣单位”称号

2015年,成信大自动化学院蒋涛教授研制出了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ROR,实现了无人自主驾驶,并被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评为“2015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项目承担&科技获奖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成信大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1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范广洲教授申报的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基金委该类型项目的资助

在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申报的“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290万元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清单公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和参与的五个项目喜获立项,拨款经费4163万元

成信大负责的“龙卷风探测雷达研制及业务化应用研究”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以来由该校牵头承担的首个项目,拨款经费2506万元

此外,成信大还参与了其他四个项目中的4个课题,拨款经费1657万元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成信大申报的“工业大数据统计测度理论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立项

这是成信大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取得的历史突破,标志着成信大在统计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目也是依托成信大建设的“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成立以来获批的首个重大项目

 2022年由成信大参与的“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立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