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前身史略成都气象学校短训时期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主要为西南培训气象技术干部,并为西北、中南输送人才,属于军队编制;1月20日,气象干部训练第一期正式开学,招生49人,教员4人,训期5个月
1953年9月,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为地方建制
1954年12月,根据国务院第七办公室(54)国务农字第七号批复和中央气象局中气办发字第270号文:西南气象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主要负责为西南、西北区培训气象技术干部

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气象局长春气象通信干部学校部分并入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中专时期1956年6月,根据中央气象局(56)中气人发字第263号文件,经高等教育部批准,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设气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1957年5月,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第一届委员会

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四川省气象局代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为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增设农业气象专业
1959年9月,根据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9)川办字通知,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直接领导
10月,根据国务院国七恢字271号文件,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重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69)国发文50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党政工作由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建制和业务指导归中央气象局
4-8月,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和湛江气象学校撤销,部分师资、设备并入成都气象学校;根据战备需要,成都气象学校当年恢复短期培训教学工作,为全国培训气象通信报务、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探测人员549名

1971年1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71)国发87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仍属中央气象局建制,中央气象局负责计划教学任务、招生、分配、经费、器材等,由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军区领导以省军区领导为主负责党政工作、干部调配、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学校实行党委制设校长、政委执行地专级职权;主要任务为全国气象部门培训气象雷达、通信机务、高空观测和新技术使用等技术骨干,并承担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气象人员的培训;学校定额为600-800人
197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军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临时党委
9月,学校恢复中专招生,设气象通信观测专业

1974年10月,学校调整专业设置,设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4个专业,学制2年
1976年,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专业学制改为3年
四川统计学校时期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成立

1950年11月,定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学校第一任校长
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该校,更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
1954年,改由国家统计局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

1958年8月,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将学校由重庆迁至成都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
1963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迁至内江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
198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决定收回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教育部(80)教专字011号文确定其为全国重点中专

四川统计学校历史照片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决定学校实行国家统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统计局领导为主,由四川省统计局代表省政府协助国家统计局管理的领导体制
1983年3月,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签署的cpr/85/p44项目意向书,决定在学校建立“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
1994年9月,国家教委职教字(1994)10号文件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11月,国家统计局党组批准学校为地、师级单位
1999年9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学校启动由内江迁回成都的迁建工程
12月,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51所重点中专中名列第五,文科学校中名列第一

四川统计学校时期照片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8月,四川统计学校迁建项目竣工,学校从内江整体迁回成都,同时完成并校工作,四川统计学校新校区改建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