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学院介绍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倡导成立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
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2月18日,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设电子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经济与管理四个学部
招收对象以中国学生为主,兼收其他国家学生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部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机械工程学部下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硕)、机械工程(专硕)专业;车辆工程学部下设车辆工程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部下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保险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经济信息学、物流管理专业
中德学院与德国一流大学紧密合作、联合办学
德国著名高等学府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不伦瑞克工业大学等分别参与了学院四个学部的全面建设
除了获得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财政支持外,中德学院还拥有近30家中德一流企业资助的基金教席和联合实验室
中德学院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学院由多位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签字同意成立,中德领导人为学院多次题词
德国总统、总理及德国国家级代表团多次到访
彰显了我院中德合作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影响力
201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中德双方在10日发表了1.3万余字、110个条目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下简称“纲要”)
这一纲要被看成未来中德合作的路线图
其中第99条写到: “双方应尤其重视建立高校间的可持续合作关系
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下辖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和职教学院三个机构)是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
鼓励并支持中德两国高校开展双方共同出资的创新型长久示范合作
”中德学院采用汉德双语教学,以国际合作的视野,优良的师资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对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的我国年轻后备力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学院中方教授多数拥有德国博士学位,或具有多年留德经历
外方教授多为德国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
学院通过世界顶级企业的高级主管介绍企业运作经验,主持生动有趣的研讨会等多种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懂得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工程师和经济工作者
中德学院和德国著名高校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声名卓著、成果丰硕
多数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赴德国高校进行专业学习、进入著名跨国企业参加实习或撰写硕士论文
这些通晓两国文化的毕业生正在步入中德两国顶尖企业,成为栋梁之材
1993年11月,时值当时的德国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访华,提出了联合办学以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的构想
1994年始,中国国家教委和德国外交部就此事进行谈判
1995年,德国高校国际合作的联合促进机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被委以重任,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
1998年2月18日,上海中德学院正式成立. 2002年10月7日,中德学院搬到了赤峰路新楼
学院目标中德学院采用汉德双语教学,以国际合作的视野,优良的师资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对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的我国年轻后备力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学院中方教授多数拥有德国博士学位,或具有多年留德经历
外方教授多为德国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
学院通过世界顶级企业的高级主管介绍企业运作经验,主持生动有趣的研讨会等多种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懂得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工程师和经济工作者
具备本科学历的中国学生可以在这里完成双语硕士课程,教学计划借鉴德国模式,面向实践,贴近企业需求
中德学院为中国和德国经济界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熟悉两国文化的精英人才
中德学院和德国著名高校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声名卓著、成果丰硕
多数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赴德国高校进行专业学习、进入著名跨国企业参加实习或撰写硕士论文
这些通晓两国文化的毕业生正在步入中德两国顶尖企业,成为栋梁之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