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研平台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十三五”以来,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拥有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科技研究中心、海河(河南)科技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4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科研平台一览类别科研平台名称、获批时间国家级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水利部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2019)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16)水利部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1996年)水利部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1996年) 自然资源部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资源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21年) 黄河实验室体系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科技研究中心(2022)黄河实验室华水研究基地(2022)海河(河南)科技研究中心(2022)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建)(2012)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2017)河南省地质环境智能监测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2018)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2020)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2022)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河南省水利机械抗磨防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河南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河南省水体污染与土壤损害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河南省水利工程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河南省水旱灾害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河南省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河南省低质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河南省智能化建筑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河南省水资源智慧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河南省多能互补供热供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河南省环境友好型高性能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河南省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河南省智慧农业光谱成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河南省智慧润滑暨设备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河南省水灾害智能监测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河南省地热综合开发梯级利用过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河南省抽水蓄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2016)河南省崩滑流监测与早期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河南省数字农业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19)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2019)河南省新能源车辆热流电化学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2019)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2020)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2021)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河流环境演化与滩涂水力生态修复(2020).河南省清洁能源与储能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021) 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水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2022)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高透水路面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合建)(2012)节能型智能污水处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3)大型起重运输智能制造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5)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6)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7)大型工程环境灾变监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7)河南省公共安全视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与河南华安保全智能发展有限公司共建)(2017)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与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共建)(2017)河南省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工程研究中心(2018)河南省智能营销与智能财务工程研究中心(2018)河南省水利监测工程研究中心(2019)河南省智慧消防工程研究中心(2019)河南省废物利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020)河南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2021)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郑州市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2012)郑州市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2012)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郑州市文物保护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3)郑州市生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2013)郑州市水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2013)郑州市预应力工程智能新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2014)郑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2014)郑州市新材料及水利机械表面重点实验室(2014)郑州市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2015)郑州市工业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2015)郑州市软件测评重点实验室(2015)郑州市工业工程与物流仿真重点实验室(2015)郑州市起重运输装备虚拟设计重点实验室(2015)郑州市结构检测与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郑州市城市综合防灾重点实验室(2016)郑州市环境友好型高性能道桥材料重点实验室(2018)郑州市工程机械润滑技术重点实验室(2018)郑州市智能水联网工程重点实验室(2018)郑州市图像识别与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19)郑州市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2019)郑州市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2019)郑州市复杂系统建模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2020)郑州市水电工程新材料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0)郑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20)郑州市工程结构力学分析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2021)郑州市水下检测与作业重点实验室(2021)郑州市水利工程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2023)郑州市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2023)教育厅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6)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9)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10)水工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车辆能源利用清洁化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水利水运及治河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 科技创新团队类别团队名称、获批时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河南省水工结构可靠性评价创新型科技团队(2008)2、河南省分析数学研究及河流动力学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1)3、河南省清洁能源车用发动机与工程车辆创新型科技团队(2011)4、河南省地质工程理论及技术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5、河南省智慧水利与虚拟仿真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6、河南省流体动力机械与流体输送工程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7、河南省水资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协同管理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8、河南省水利机械抗磨防腐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5)9、河南省生态文明城市理论及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6)10、河南省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2016)11、河南省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2017)12、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2017)13、河南省生态建材与结构工程(2017)14、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2017)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地质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2012)2、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2013)3、水利信息监测与可视化(2013)4、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技术(2014)5、再生资源利用与工程结构全寿命研究(2015)6、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2015)7、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2015)8、资源环境统筹与生态补偿(2015)9、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2016)10、水文水资源系统分析与管理(2017)11、氢能源车用动力系统(2018)12、基于多场耦合作用的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2018)1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2019)14、工程机械高可靠性设计与保障(2022)15、复杂电力系统(2022)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2013)2、中华水文化传承创新研究(2016)3、反腐倡廉建设研究(2017)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2019)5、区域创新治理与政策(2019)6、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2020)7、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战略管理(2020)8、资源环境统筹与生态补偿(2022)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团队1、绿色低碳高性能道路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2022)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