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发展历史桂林街时期 (1949-1956)新亚书院的前身为“亚洲文商学院”,成立于1949年,为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学者所创办,其目的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及沟通东西文化为教育宗旨
建校初期,规模极小,师生不过数十人,租用佐敦道三间课室在夜间上课
当时只设文史、哲学教育、经济三系

其后获得王岳峰先生资助,在九龙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及六十五号租用三、四楼两层作为校舍
1950年三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增设商学、农学、新闻社会三系,其后因未能自设农场及校舍不敷应用,停办农学及新闻社会两系
由钱穆先生任院长兼文史系系主任,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兼哲学系系主任,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兼经济系系主任,杨汝梅先生任商学系系主任,赵冰先生任法律顾问

当时在校任教的其他学者有吴俊升、罗香林、张维翰、梁寒操、陈伯庄、程兆熊、罗梦册等
开学两个月后,王岳峰先生因经济困难而中断资助,新亚陷入经济危机
于是,创校诸先生四出募捐,又勤于撰稿,赚取稿费补助书院,苦苦撑持

后钱先生赴台,获总统府从办公费中每月拨捐三千港元,始解燃眉之急
1951年,学生只有八十多人,大多为大陆流亡来港的青年,未能负担学费,有能力缴纳学费者仅三分之一
学校经济窘迫,老师以钟点计薪,每人的月薪由八十至一百元不等

除正规课程外,书院又于每逢周末在桂林街举行公开文化讲座,座无虚设,广获各方推崇,因而声名远播
由于新亚书院教授阵容强大,多为国内政界、学界名流,论其人选,香港大学中文系远不能比
尽管学校条件甚差,仍然受到香港教育司的重视,对新亚书院特多通融,有所请求,皆蒙接受

1953年开始,新亚书院渐获香港社会,乃至国际团体支持及援助,包括亚洲协会、雅礼协会、福特基金会、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及香港政府等
其中赞助最有力的是雅礼协会,一九五四年与本院展开合作计划,除捐建新校舍外,又协助购置图书,成立图书馆,及捐助每年经费差额
新亚在各方援助下,于1953年成立新亚研究所,校舍设于太子道,由钱院长兼任所长
这段桂林街时期,新亚师生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新亚精神”,最为人津津乐道
农圃道时期 (1956-1973)1956年7月,由福特基金会捐建的农圃道第一期校舍建成并迁入
校园占地四万余方尺
校舍建筑之一为五层大楼一座,设有教室、实验室、临时礼堂及学生宿舍;另一座为图书馆,设有书库、阅读室及办公室;而第三座为圆亭,设演讲室及自然科学教室
1957年,艺术专科课程成立,其后于1959年获雅礼协会资助设立艺术系;1958年雅礼驻新亚代表罗维德先生(Rev. Dr. Sidney Lovett)推动成立理学院,于1960年设数学、生物两系,翌年加设物理及化学两系
1959年秋,新亚院长改称为校长
同年,接受香港政府的建议,改为专上学院,参加统一文凭考试,同时接受香港政府的补助费
1963年农圃道第二、三期校舍全部落成,有六层教学楼一座及礼堂一座,全部建筑费由雅礼协会及香港政府拨助
是时,新亚的各项设施及学院架构都渐臻完善
文学院有中国文学系、历史系、哲学系、英语文学系及艺术系;理学院有数学系、生物系、物理系及化学系;商学及社会科学学院有经济系、会计财务系、工商管理系、新闻系及社会系
三院合共十四系
同年与雅礼协会合办新雅语文研习所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新亚书院成为成员书院之一
沙田时期 (1973- )1973年沙田校舍落成,共有六座大楼,七月开始迁入
计有:诚明馆(行政及教学楼)、人文馆(教学楼)、乐群馆梁雄姬楼(师生活动中心)、钱穆图书馆、会友楼(教职员及招待学人之宿舍)及知行楼(学生宿舍)
其后因学生人数增加,先后增建三座宿舍:学思楼(1978)、志文楼(1982)、紫霞楼(2003)
1976年香港立法局三读通过“一九七六年香港中文大学条例”,书院原具有之教学、人事、财政等权能统归于大学,新亚校长职称亦转为院长
各成员书院则负责”学生本位“之教学
为适应改制,本院乃成立“院务委员会”,为书院最主要决策组织,主席由院长担任
书院设院务主任,总管书院事务
书院仍致力于举办双周会、通识教育、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交流互访计划,《新亚生活》月刊,出版《新亚学术集刊》,及推动各项学术活动,增添校园生活姿采
1978年,本院成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基金”,每年邀请世界著名学者来院主持讲座,成为每年一度之盛事
其后更设立“龚氏访问学人计划”、“明裕文化学术基金”、“林耀明经济访问学人交流计划”及“许让成艺术交流计划”等;2007年,与崇基学院合办“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后又增办“新亚当代中国讲座”及“新亚儒学讲座”,以促进学术交流,使校园学术文化生活更为丰富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2000年开始,每年暑假邀请两岸四地的中、小学校长及老师莅临,参加“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
为扩阔学生视野,本院与多间海外著名大学合办交流计划,暑期课程,社会服务体验计划,领袖训练及语文改善课程等
新亚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由1949年的42人,至2013年之约3000人,此可反映新亚书院的发展的一斑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