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剧院公益活动公益演出中国国家大剧院每年组织上百场公益演出和艺术普及活动,足迹遍布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福利院、甚至远郊区县的居民社区等
中国国家大剧院还把地铁变成了“流动的音乐厅”——从2014年起,北京地铁10条线路的160个车站,每天有8.5小时播放由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提供的音乐作品
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本着“植根人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中国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让百姓共享国家文化发展成果

2015年的公众开放日当天,大剧院从9点到下午16点30分,为观众呈现包括4场中外经典音乐会、歌剧《卡门》、京剧《正考父》、话剧《闹洞房》、芭蕾舞《马可·波罗》选段等60余场现场演出和艺术活动
接待观众超过1万人,国家大剧院提前通过40余种社会渠道,把观摩票发放给英雄模范、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社区居民、医护工作者、在京部队、大中院校师生、地铁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首都志愿者等北京各界群众手中
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中国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是集教学实践、艺术交流、人才孵化于一体的展演周,2015年在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举办第八届,中外九家明星院校呈献12场特色各异的演出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精心安排了公共空间小型演出、艺术普及讲座等活动,为观众创造了更多与青年艺术家见面、交流的机会
青少年普及音乐会“青少年普及音乐会”是中国国家大剧院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办的常态化艺术普及精品活动,自2008年始由大剧院与北京市教委协作举办,在展现艺术教育成果的同时,丰富青少年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引领他们进入音乐殿堂
大剧院会邀请艺术家指导学校艺术团或与其共同演出;涵盖交响乐、民乐、管乐、合唱等多种艺术类型;曲目既艺术也通俗,既重视经典名作,也考虑青少年的欣赏能力和兴趣爱好;演出时边演奏边讲解,并有现场示范
青少年艺术周一年一度的“青少年艺术周”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自2009年开始耕耘探索,如今已成为大剧院颇为成熟的青少年艺术普及教育品牌
2015年,青少周于一周时间里呈上9场演出,全市800多名大、中、小学生陆续登上这方舞台,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相较于往年侧重合唱、儿童剧,该届青少周以器乐展演、“艺术之星”特长展示为主,近1万张演出票仍延续往年传统,通过市教委免费发放到各区县学生手中,让艺术的甘霖“滴灌”到更多“祖国的花朵”
青年作曲家计划“青年作曲家计划”每年举办一期,每期历时一年
首期计划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包括报名、预评、复评、展演、终评、委约六个阶段:首先面向40岁以下的中国青年作曲家征集和遴选管弦乐作品,在预评和复评之后,将会有12部作品进入展演,由大剧院邀请专业乐团对这些作品进行公开演奏,之后会评审出6件作品进入终评
12月,大剧院将再次邀请专业乐团举办终评与颁奖音乐会,集中公开演奏6件作品,由专家评审组现场审听评选出3名优胜者并发出作品委托创作的邀请
专家评审组包括海内外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
作为主办方,大剧院除邀请乐团来演奏优秀作品外,还将承担排练演出以及委托创作的费用支持
歌剧兴趣培养基地从2011年起,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北京市的153所中小学建起了“歌剧兴趣培养基地”,涵盖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六个城区
歌剧基地校的孩子们,每年都能定期欣赏歌剧、观看排练、聆听讲座
2014年9月,中国国家大剧院响应北京市教委“首都高校与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的号召,牵手北京市校尉胡同小学和北京市自忠小学,创办“歌、乐、舞、剧、戏、书、画”等全门类、全覆盖的艺术教育课程,提供近600课时的艺术课程,覆盖小学所有年级,涵盖多元艺术门类,并组织学生观摩艺术演出
IDG世界名人名作2013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宣布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简称IDG)合作,为中国大学生提供项目专用票的票价补贴,项目专用票的价格将低于演出场次的最低票价,以鼓励大学生欣赏世界级的艺术演出
这项名为“IDG世界名人名作”的公益计划,已经让15所高校的18.5万学子受益
首都文艺志愿服务联盟早在开幕运营之初,大剧院就着手展开NCPA志愿者招募工作,几年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共吸纳近3万人次志愿者为广大观众与艺术家服务,累计服务12万小时,覆盖艺术教育、入场引导、语言翻译等28类志愿服务岗位
2014年12月,中国国家大剧院成立了NCPA志愿服务协会
2015年5月27日,“首都文艺志愿服务联盟”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宣告成立
共集结了44家文艺院团,汇聚起7246名艺术工作者
这其中,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总政治部歌舞团、北京人艺这样的艺术机构;有钢琴家郎朗、小提琴家吕思清、打击乐家李飚、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这样的舞台名家;更有一大批一线的基层文艺工作者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