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发展

博物馆学发展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本《博物馆学》,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促进了各国博物馆学的研究

博物馆在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普遍重视

T.R.亚当姆的《博物馆的公民价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和G.F.拉姆齐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

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也有许多重要的博物馆学研究成果问世

A.S.维特林的《博物馆:它的历史及其教育任务》一书,对于收藏活动和博物馆的起源、博物馆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类型博物馆、博物馆在教育中的作用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法国G.巴赞的《博物馆时代》是继维特林之后的一部重要博物馆史著作

1969年纽约出版的《神圣的园林,博物馆论文集》,作者是美国著名博物馆学家、史密森学会会长S.D.里普利

此书探索了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博物馆的现状,并有专门篇章讨论博物馆的未来

1970年在联邦德国出版的论文集《未来的博物馆》,在美国出版的维特林新著《寻求有用的未来博物馆》以及 1972 年在纽约出版的《危机中的博物馆》等著作,着重探讨了当代博物馆面临的种种问题,强调博物馆应该为大多数公众服务的思想

英国K.赫德森著《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以及其他著作则对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与博物馆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探讨

在日本,继棚桥源太郎之后,鹤田总一郎、仓田公裕等人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博物馆学的发展

历次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均以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会议讨论的中心

国际博协1974年哥本哈根大会的议题是“博物馆与现代世界”,1977年莫斯科大会讨论了“博物馆与文化交流”,1980年墨西哥大会以“博物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职责”为题,1983年伦敦大会探讨的是“博物馆如何适应发展中的世界”,198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会则着重讨论了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国际博协所属的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自1977年成立以来,举行过多次学术会议,先后讨论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博物馆的生态学与社会活动”、“博物馆学的分类与系统”、“博物馆学的专业培训”等问题,为发展普通博物馆学做了不懈的努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