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博物馆学新体系的初创与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博物馆事业发生了根本变化
博物馆学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有了崭新的发展
30多年来博物馆学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借鉴苏联博物馆学理论: (1949~1966)
确定中国博物馆基本性质和任务、探讨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这时期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苏联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文章、专著,其中主要有《苏联博物馆学基础》(1957)、《博物馆陈列的组织与技术》(1959)、《博物馆的保管与修复》 (1959)和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等
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
博物馆性质和任务的确定,是这时期博物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1956年 5月第一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中国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 “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 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也表现在藏品的征集、保管、陈列内容的设计、陈列艺术问题和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的讨论
1957年傅振伦编著的《博物馆学概论》出版
1960年文化部文化学院文物博物馆干部学习班集体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年来各地博物馆工作的经验,编写了《博物馆工作概论》,反映了这时期博物馆学的研究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学研究陷于停顿
②第二阶段博物馆学研究恢复和发展时期(1976年以后)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博物馆事业迅速恢复并得到很大发展,博物馆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 3月23日,中国博物馆学会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推动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开展
不少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区的博物馆学会
各学会每年组织若干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有《中国博物馆》(原名《博物馆》)季刊和《中国博物馆通讯》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出版了《博物馆研究》,有一些地区学会和博物馆也经常在自己刊物上发表有关博物馆学的文章
1985年出版了在1960年《博物馆工作概论》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