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院历史沿革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记录起居、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庆贺表文、纂修实录,册拟功臣诰命等
内秘书院,负责撰写外藩往来书信、记录各衙门的奏疏及代汗起草对各官的指令
内弘文院,专门负责注释历代行事的好与坏、给皇帝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东华录》,天聪十年三月;又阮葵生:《茶余客话》,卷1,“内三院”,中华书局,1960年版

是年六月(从四月起,改为崇德元年),更定内三院官制:内国史院设大学士一人、学士二人;内秘书院大学士二人、学士一人;内弘文院大学士一人、学士二人《东华录》,崇德元年五月
这些大学士、学士分别由满人、汉人、蒙古人担任
这是清代设大学士之始
清沿明制,不设宰相,而代之以大学士
大学士的权力很大,直接参加议定国家军政大计,掌握国家机密
内三院的设置实际上已取代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体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