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唐代宗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机构随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备屡加变化
唐初为了进一步完善宰相制度,于贞观时期设立了政事堂,做为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
政事堂开始设在门下省,后因裴炎从侍中迁为中书令,政事堂便迁至中书省
开元时期张说做宰相,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旧五代史》卷149《职官志·内职》条注“枢密使”,引项安世《家说》:“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枢密房,以主曹务
”这是枢密院作为一个机构的萌芽
所谓主枢密之曹务,即掌管皇帝的重要机密文书,这说明三省机构权力已经下降,枢密房由于它的特殊地位,毫无疑问会受到重用而日益显赫
但在唐代宗以前,它只不过是政事堂一个小小的保管文书档案的办事机构罢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