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博物馆发展历史

生态博物馆发展历史生态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

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在法国举行期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谈到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时,第一次试用了“生态博物馆”这个名词

自生态博物馆这个名词出现以后,各国博物馆学者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出发,对其做出了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界定

1976年生态博物馆创始人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下的定义为“进化的定义”

此后,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到博物馆,从而在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全世界的生态博物馆已发展到300多座,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即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已有各种形式的生态博物馆超过十余个,成功地保护了苗、侗、瑶、汉等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

梭戛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特有的头饰,牛角头饰,只在妇女中保存完好

在民俗调查中,已经将这种风俗用视频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图为2006年5月18日,一群苗族少女在贵州六枝特区梭戛生态博物馆内起舞,参加“国际博物馆日”庆祝活动

国际博协2010年出版的《博物馆学大辞典》中,对里维埃的长篇定义加以简化提炼后,最终生态博物馆的表述为:“生态博物馆,是一个致力于社区发展的博物馆化的机构

它融合了对该社区所拥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展现和诠释功能,并反映某特定区域内一种活态的和运转之中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同时从事与之相关的研究

” 中国已有16个生态博物馆:贵州四个: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广西十个: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 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那坡达文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云南一个: 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生态博物馆内蒙古一个: 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