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剧博物馆正房配房

天津戏剧博物馆正房配房在正房和两旁的配房里,展览着天津戏剧形成、发展的历史情况,运河文化推动了天津早期戏曲的形成

明清以来,以昆腔、皮簧为代表的士大夫戏曲文化先后传入天津,与地方歌曲小调交融,形成了天津戏曲文化风貌

展览中介绍了在清代、民国年间,天津先后出现的京剧名丑刘赶山,京剧老生孙菊仙,山陕老派梆子戏代表侯俊山,京韵大鼓艺人刘宝全、白云鹏,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等人的情况

展览中还介绍了天津戏剧兴盛和变革的局面

卫派梆子、评剧形成后,流派众多,新派女伶崛起

天津京戏兼容南北风格,杨小楼等名角出现

中国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在本世纪20年代后,曾在天津春和、明星、北洋三家戏院轮流公演

戏剧博物馆展室:戏剧博物馆前有高大的门厅

门厅内左右墙壁上临摹着东汉《乐舞百戏图》、元杂剧壁画、明朝《南中繁会图》、清朝康熙《南巡图》等四幅有关戏剧演出的图画

迎门为木质雕花影壁,挂着“岭海珠辉”匾额

影壁背面挂着“粤声津度”匾额

门厅往里是一组四合院

正房、配房都有突出的廊厦

戏剧博物馆展室还陈列了戏曲名角的彩塑、剧本、唱本、戏曲服装、道具、伴奏乐器、剧照等

有梅兰芳与天津近云馆主杨慕兰的合影,有天津李叔同在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时演出新戏《茶花女》的剧照,有周恩来在南开学校上学时发表在《校风》杂志上的《吾校新剧观》文章

更有解放后新凤霞演出《刘巧儿》剧照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天津演员的多幅照片

从天津戏剧博物馆展室里,人们可以纵观天津戏剧发展的概貌和盛况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