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剧博物馆建筑布局

天津戏剧博物馆建筑布局天津广东会馆保留下来的建筑由四合院、拜师堂、戏楼等部分组成,外围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兼容我国南北特色,四合院内正厅、配房均出卷棚顶前廊

主体建筑古典式戏楼以它的空间跨度大、设计巧妙和装饰精美为我国古典剧场中的佼佼者,其舞台口不设立柱与起着保持原声扩音作用的穹顶藻井堪称一绝

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红线女等人均曾在此登台献艺

革命活动纪念地该馆还是一处革命活动纪念地

1912年孙中山和黄兴曾登台演讲;1919年邓颖超在歌舞台演出新剧募捐灾款,为女难童补习文化,宣传“五四”精神;1925年共产党人安幸生在这里组织天津的纺织、印刷、油漆、海员等20多个工会,成立天津总工会,领导海员工人大罢工,支援“五卅”运动

该馆举办的《天津戏剧陈列》,展示了上起汉代的乐舞百戏,下至当代天津舞台的新貌

展出有尚小云戏班用过的清代“升平署”戏装、戏神、道具、戏规、照片、唱片、泥人、模型等戏剧文物以及书籍资料、国际交流纪念品等1000多件

在陈列中,与刘赶三、李叔同等天津籍有影响的著名导演、表演家和舞台美术工作者以及津门茶园和戏院等有关的展品占有突出的地位

该馆设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会馆(1903~1907年建)内

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

会馆前为门厅和四合院,后为主体建筑歌舞台,台口无柱,台顶悬臂平伸,台面70多平方米

楼上楼下可容400~600人,三面观众观看演出,不挡视线,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就能把音响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

彩绘和木雕装饰独具风格,融南北技艺于一体,是全国稀有的中国传统古典戏楼

主体建筑古典式戏楼以空间跨度大、设计巧妙和装饰精美为我国古典剧场中的佼佼者,其舞台口不设立与起着保持原声扩音作用的穹顶藻井堪称一绝

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红线女等曾在此登台献艺

1912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曾经两次来到这里并发表著名演讲;1919年邓颖超与所在的天津爱国女界同志会为募捐难民在此演出话剧;1925年天津总工会也在此成立

有《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中国京剧发展简史》、《中国戏曲艺术人物造型》三个展览和《拜师堂》、《中国古典剧场》两个陈列在戏剧博物馆内长年展出,现藏有全国各地戏剧名家文物、资料等1000余件

天津戏剧博物馆拥有全国首座“戏剧音像资料文库”,藏有全国戏剧剧种90余个,录像资料6000余盘(套)为社会提供普及戏剧知识、查询戏剧音像资料、欣赏戏曲演出等服务

广东会馆和戏剧博物馆优势互补、交相辉映,将历史文物建筑和中华民族瑰宝——戏剧文化融为一体,多角度地呈现给观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