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发展历史

上海中国画院发展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画院古已有之

历代画院是帝王个人所好的产物,尽管有其存在价值,但往往因以帝王私阿为取向,每每为迎合其口味而创作,故其虽有千古不磨的功绩与成国,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在艺术史上本应取得的更灿烂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组成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

主任赖少其,委员唐云、潘天寿、王个簃 、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

后进经四年蹉跎,于1960年6月画院正式成立

首任院长为丰子恺,现任院长施大畏

60年来,画院先后汇集了一百几十位书画篆刻艺术家,具有高级职称的书画家五十余位

这个高层次的艺术群体,几十年来为中国画事业的振兴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近一步发展中国画事业,将上海中国画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画院高标准地建造了新的硬件设施

与此同时,加强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全面艺术活动,发现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创作阵容,把握艺术市场走向,更新艺术经营模式,重视自身艺术评品味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树立当代中国书画艺术最高水准代表形象,努力使中国书画艺术事业不断地向前迈进,画院一直全力做好这方面地工作

弘扬发展中华艺术使上海中国画院的历史使命,更是她肩头不可推卸的重担

在新世纪里,上海中国画院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