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院功能与作用尽管中世纪的修女院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美好、圣洁,特别是中世纪后期,修女院同男修道院一样逐渐变得混乱不堪、道德败坏,并无可救药地日益衰退下去,但在功能和作用上,修女院除了在信仰上给那些虔诚的修女们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修道环境外,还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一,修女院发挥了慈善和服务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修女院的修女通过大量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如照顾病弱者、济贫救难、收养教育孩童、开垦土地、建桥修路、接纳和款待朝圣者和旅行者等来表现上帝的慈爱
如本文前面提到过的法兰克王国内颇具盛名的尼韦勒修女院在院长热特鲁特的带领下,热情接待外来人和过路客,热心救助那些在海上遇难的人
直到中世纪晚期,热特鲁特在北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沿海一带,还被视为海上的保护圣女
在中世纪,大凡能提供医生和有医药知识的地方,都是在修道院和修女院中,那里专门辟有种植草药的园圃,可以提供必要的救治药品,照顾病人是修士和修女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许多虔诚的修女把爱天主与爱邻人融合在一起,把对上帝的爱施予众人
如14世纪时意大利西也纳城的凯瑟琳,16岁时成为多明我修会第三会会员,她常去医院服侍病人,专挑选那些最肮脏可怕、脾气不好、难以服侍的病人来照顾,甚至不顾生命危险照顾麻风病人,她还常常带些东西去监狱探访囚犯,安慰他们,劝他们行忏悔、领圣体,许多冥顽不化的人在她的帮助下忏悔,许多死犯在她的陪伴下获得安息
在黑死病流行期间,凯瑟琳和她的追随者们不顾一切地照顾病人、葬敛亡者、抢救有希望生还者
又如圣克那拉18岁加入方济各第二修会,她带领一批修女纺线织衣,照顾病人,做了大量慈善工作
类似凯瑟琳、克那拉这样的修女在中世纪的西欧不胜枚举
第二,修女院发挥了教育与文化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众所周知,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修道院既是基督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人们学习和受教育的中心,西欧古典文化的精华得以在修道院内保存
修女院的修女也同男修道院的修士一样从事各种文化活动,她们同样给中世纪的文化面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修女院里,修女们可以唱赞美歌、阅读和写字,抄写装订古籍书稿,许多修女通常会成为抄书和书籍装帧方面的大师--当时书中手制彩色插图很发达,直至今天人们在欧洲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能欣赏到美妙绝伦的日历、祈祷书和漂亮的手写花体字等都归功于她们的努力
学习一直是修女们修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修女院比较封闭与不涉世事的客观环境为爱好知识和学问的女性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院规中对修女的学习要求也为她们营造了一定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修女院中产生了许多博学多才的修女,如8世纪时英国著名的修女利奥巴,有着极好的古典文化的素养,她会用拉丁文写六音步诗行,这在当时的贵族男子中都少见
利奥巴后来应包尼法修斯的邀请,来到大陆担任陶伯比绍夫海姆修女的院长,并协助包尼法修斯在法兰克的上层贵妇人中传教,由于她的学识和她的能力,深得查理大帝妻子的赏识,查理大帝还将她树为妇女的典范
又如12世纪着名的修女希尔德加德,曾担任过两所修女院的院长,她8岁即进入修女院,是第一位受教皇鼓励撰写神学着作的女性,她一生写了很多着作,其中最着名的是她花了10年时间写成的《幻境》,在书中她记录了她所看到的26个异象景观,分为上帝与人类、赎罪之道、救世等几个主题,当1147年教皇看了她刚完成的此书的第一部分,对她的才华表现出了极大的惊异
希尔德加德后来还完成了《人的责任》、《世界和人类》两部着作
她还写过很有学术价值的有关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书籍,此外她还写了许多戏剧、诗歌等,还创作了赞美诗、礼拜诗及其他类型的音乐
有些女修院往往还以修女的学术成就而闻名
有的修女还成为女教师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男人们反对女性当教师或者参加公开辩论,不过很多修女还是逐渐渗入了这个行业,她们有的在修道院学校教书,有的在一个街道学校教书,有的在私人学校及城市学校里教书
第三,修女院为那些献身上帝而不愿结婚的上层社会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发挥其能力的地方
如前面曾提到的尤其是一些卓有才干的女修道院院长,她们在管理修女院的事物和财产、提高修女的文化素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世人所共睹
一般而言,女修道院院长是比较有社会地位的,她们可以出去旅行和参加政治活动,并相当受人尊敬,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这些女性毕竟因自己的成就而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综上所述,西欧中世纪的修女院在西欧中世纪女性的宗教生活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它为那些献身于上帝的女性提供了发挥能力的机会与场所,而这些能力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也许早就付诸东流了
当然,修女院的建立无可争辩地有违背人性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它的产生、发展及最后的衰落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即在中世纪那种充满了浓郁宗教气氛的环境中,许多充满了宗教热忱、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的女性,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悲惨与可怜
她们体会到的可能是一种内在精神感受中的幸福,一种对人的苦难有所承担的幸福,一种与上帝同行的幸福
当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灵性生命的渴望,不一定要通过宗教的形式来完成,但它却是不可少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