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唐志斋博物馆展厅设置

千唐志斋博物馆展厅设置千唐志斋所藏志石,据1935年上海西泠印社发行编目记载,共1578件,后迭经变乱,散失不少,今存各类藏石1419件,计唐志1191件,西晋1件,北魏2件,隋2件,五代22件,宋88件,明30件,元1件,清2件,民国7件

此外,还有墓志盖19件,其它各类造像、经幢、碑碣及书法、绘画石刻54件

现馆藏志石多达已二千余件

张钫先生为中国墓志铭之集大成者,其功绩卓然,前无古人

他先后收藏唐志近三千方,其中多为唐人志石,千唐志斋所存唐志差不多占中国出土唐志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收藏唐人墓志最集中的地方

墓志是记载死者世系爵里,生平事迹,配偶子嗣,卒葬时地以及追悼赞颂死者之辞的一种方形石版,因随葬墓穴中,所以叫墓志铭

墓志之作,始于东汉晚年,盛于北魏隋唐

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孝文帝下诏死不得还,就地安葬,是促成墓志之作的主要原因

及至唐代,流行一时,其后世袭代衍,遂使北邙墓冢累累,随葬志石难计其数

千唐志斋所藏唐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

志主身份纷繁驳杂,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

这些人物的人生际迂,显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会百态,堪可证史、纠史、补史

千唐志斋实际上是一部石刻唐书,或可视作唐人档案馆,其对于唐史研究之价值,弥足珍贵

唐人书法取士,凡士子书法皆楚楚可观

墓志意在传世,所以多仰名家动笔,其在文体及书法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千唐志斋唐志书法篆隶行楷,般般具备,诸家风格,应有尽有,或端庄典丽、块块晶莹,或遒劲隽秀、字字珠玑,无不显露书艺之美,留连在满壁志石的天井窑室里,犹如置身光彩夺目的艺术至境

唐代书法名家纷呈,流派迭起,于今稽古钩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头,千唐志斋亦可称为一部唐代书法演变史

张钫先生在搜集镶嵌墓志铭的同时,兼收碑刻、石雕等,又将其平生所获名人书画,命工刻石,同存斋内,以备欣赏,借垂永久

现斋中专贮书法绘画石刻的十五号窑洞里,有宋米芾所书对联,明清之际号称神笔的王铎所书之大幅中轴《柳花》《柳条》诗,清代王弘撰、刘墉、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的屏扇、对联,还有近人章太炎、李根源、戴传贤、靳志所书对联、条幅等

十一号窑室内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行草长卷,以及蒋中正撰文、贺耀组隶书、由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署名,为张钫母亲王太夫人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寿序石刻

同一室内还嵌有被称为"近代三绝"的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是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的罕有佳构

这些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使人观之留连不舍

斋中所藏绘画石刻皆稀有珍品,第十一号室内有汉代线刻佛教故事,十五室内有汉武帝梦景图浮雕,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姿四态的屏扇和名曰"醒"竹的单条石刻,以及三天井西壁所嵌光绪皇帝引见官王纯谦指画兰草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其它如隋唐时代的佛释造像,梵文经幢,都是艺术价值甚高的文物佳品

千唐志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灿然生辉

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中外游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现已是洛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原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文物景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