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赤子之心1943年至1946年

周培源赤子之心1943年至1946年,周培源再次利用休假赴美国

他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理论研究,随后参加美国国防委员会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

当时,周培源明确提出:不做美国公民;只担任临时性职务;可以随时离去

1946年7月,离职去欧洲参加牛顿诞生300周年纪念会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他还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并被这次大会以及会后新成立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选为理事

同年10月,周培源由欧洲重返美国

 1947年2月,与夫人携三个女儿全家离开美国返回上海

4月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并相继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因年事已高,周培源主动辞去了校长职务

1951至1982年间,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52年,在北京大学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即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还领导建造了北京大学直径2.25米的三元低速风洞

 相继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党委副书记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曾任数理化学部的常务委员

 1957至1986年间,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58至1986年间,先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篇5000多字的阐述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文章,同时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三点建议

 1978年3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至1981年5月)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周培源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0月7日周培源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主要参观、访问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 

1980年周培源处理复杂的派关系让他不堪重负,身心俱疲,选择了“激流勇退”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在北京逝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