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人物评价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

林纾人物评价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

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

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

后来他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

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曾朴认为,林纾没有认识到白话文为大势所趋,坚持使用古文体翻译外国小说,是他翻译生涯最大的缺陷

这是中肯的评价

倘若林纾能在翻译创作盛期用白话文翻译小说,将会有更多中文基础薄弱的民众读到外国文学

林纾乐善好施,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入近万,他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上学

他自己不会外文,却资助了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

晚年,林纾的古文体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终于丢了北京大学的教席,从此经济情况大不如前

那些曾受到他接济的学生,此时都学成回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既能帮助恩师度过窘境又不使恩师难堪的计策:他们捐款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名义上是为了支持林纾的翻译工作,实际上款项都由林纾自行使用,常常用于他私人的日常开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