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辗转治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钱穆辗转治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当日军大举进犯、国土相继沦陷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组织高校西迁,并进行调整重组

其中,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转迁往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钱穆将历年讲授中国通史增删积成的五六厚册笔记装入衣箱底层夹缝,在10月10日之后,与汤用彤、贺麟两人结伴同行,从天津南下长沙,开始了抗战时期流转西南八年的学术生涯

与在北大时期一样,钱穆在西南联大主讲中国通史,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内迁西南的各个高校都纷纷请他讲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钱穆最终到达西南联大文学院所在地蒙自,至是辗转流徙万里,阅尽生灵涂炭

钱穆复讲国史,倍受学生欢迎

虽然生活颠沛,书籍匮乏,但是他为了满足全国知识青年和时代的急迫需要,在师生的鼓励和同事陈梦家的劝说下,决心写一部中国通史教科书

5月,《国史大纲》陆续起稿

8月,西南联大放暑假后,文学院从蒙自迁回昆明,钱穆为写书而滞留蒙自,与汤用彤、姚从吾、容肇祖、沈有鼎、贺麟、吴宓借居旧时的法国医院

自9月空袭频来,钱穆苦于奔波

其间,乘火车往返昆明蒙自途经宜良,见风景佳美,决意在此写作

于是经友人介绍,求得当时宜良县长王丕之帮助,同意提供位于岩泉下寺的“县长别墅”供居住,续写篇章

后半年,钱穆直接迁居岩泉上寺

钱穆在上寺的心情比下寺更加愉快,在舒适的环境里奋笔疾书,一年内终于完成了《国史大纲》书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初,暑假开始,钱穆告假返回苏州省视母亲

迁至成都的山东齐鲁大学刚刚成立的国学研究所所长顾颉刚来找钱穆,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该所工作

钱穆考虑到从北大历史系转来的学生全部毕业,因而答应

 但为其《国史大纲》稿付印及侍奉母亲,便通函顾颉刚请假一年

顾颉刚复函批假,而且薪水照发,且嘱托钱穆主编《齐鲁学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秋之际,钱穆离家入川,经重庆,10月22日至成都并于30日履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职事

齐鲁大学在成都南郊华西坝,研究所则在成都西北郊崇义桥赖家花园,距城二十里左右

研究员、助理员共十余人,各自钻研

由于顾颉刚在研究所内的权力受到掣肘,遂心生离开齐鲁大学之心,并将执管研究所的权力渐交钱穆

钱穆主管研究所期间,每周六举行讲论会,每月外出旅行一次,师生彼此交流融洽,共同讨论,对学生们启发很大

 除了在研究所任职之外,钱穆还兼课于齐鲁大学

 顾颉刚在研究所时,从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得到捐助并购置很多图书,又从沦陷区北平购得金石考古等学术著作,还有成都等地藏书家寄存了八万册图书,海量藏书让钱穆大为高兴

当时钱穆应蒋介石及教育部的邀请,潜心撰写《清儒学案》,正可借助这里丰富的图书资料

当时钱穆还从中西比较出发,为揭示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鼓舞国内抗战的民族热情,撰写《中国文化史导论》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顾颉刚由成都飞抵重庆,出任文史杂志社副社长

从此之后,顾颉刚因兼职重庆,留在研究所的日子少,而离开研究所的日子多

但顾颉刚最后还是因为事务繁忙,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25日辞去国学研究所主任,其职务由钱穆接任

 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春,钱穆因张其昀力邀赴遵义浙江大学讲学一个月

后来,张其均又为他主办的《思想与时代》杂志向钱穆约稿

钱穆将自己当时正在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当中的各个篇章,以及接着撰写的几篇有关中国文化与宋明理学方面的论文陆续投寄了过去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钱穆将自己的治学对象从历史转向了文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钱穆撰文《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号召知识分子投笔从戎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