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历史评价李济

董作宾历史评价李济:“董作宾在甲骨早期研究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也是他一生古文字研究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他命名的贞人的发现

” 郭沫若:“近时董氏彦堂解决贞人之名,遂颇若凿破鸿蒙

” “ 卜辞屡载正尸方,帝乙帝辛费考量

万嘴千牛推索遍,独君功力迈观堂

” 朱自清:“(董作宾的《殷历谱》)肯说得详细,能说得明白

我在这部书所讨论到的各方面十足外行,但读时津津有味

这就是您写的好的证据

” 金毓黻:“依其贞人之名,即可断言甲骨属于某一时代,贞人记其所贞之事于甲骨之版,正为记事者之所司,故称贞人为当代之史官,其说甚确,此近人董作宾之所考定者也

” 台伯简:“彦堂先生要不是从事学术而从事艺术,那他在艺术上的贡献,也会同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一样崇高

” 汪国垣:“其最巨大之甲骨,尤为诸家所未曾见者

且从地层分析,而以所刻文字比类而互勘之,知洹上土中之甲骨,皆可以断定其时代

近人董作宾即从事斯役,更据之以撰《殷历谱》,颇足以证殷商年代世系云

” 中国文物协会副会长谢辰生:进入20世纪,考西方古学传入中国,1927年起裴文中、德日进等中外科学家在北京周口店进行了发掘

1928年开始中央研究院李济、粱思永、董作宾等人在殷墟开展了多次科学发掘

1928年,吴金鼎等人在山东章丘城子崖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使文物研究结合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增添了新的应用手段,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殷墟发掘涌现出李济、董作宾、石璋如、梁思永、郭宝钧、夏鼐等考古学泰斗,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之子李在中:抗战期间,虽国家遭受灾难,但多难兴邦,在艰困的环境下,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潘天寿等一代知识分子坚守爱国信念,用辉煌灿烂的成就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书生救国”的故事

他们为中国近代科学考古文博事业、民族社会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体系的发展贡献良多,也为日后中国人文艺术学术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学春:董作宾先生的一生,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一生

世人因他参与发掘安阳殷墟、山东城子崖等考古工作,而认为他是考古学家;因他发表许多上古史论文,而以为他是历史学家;因他众多的书法篆刻,而认为他是美术家;因他的文学作品被选入中学课本,而以为他是文学家;因他主办过《歌谣周刊》等,而认为他是民俗学家;又因为他在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和金文研究,而以为他是文字学家;还因为他有历法方面的专著问世,而以为他是历法专家等等

其实,董作宾先生一生从事最多的是甲骨学的研究,别的都是在甲骨学研究中派生出来的

董作宾是我国著名的甲骨学专家之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