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德科研成就

高景德科研成就科研综述长期从事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发展和深化了电机理论和方法

50年代末,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

在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机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

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20世纪50年代初,高景德在深入研究电机过渡过程分析理论的同时,创立了新的复数分量理论体系,首先在1、2、0坐标系中完整地建立了同步电机基本方程,并用它详尽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特性,解决了一些其它电机数学模型未曾解决的问题

这一研究成果,他在当时国外发表的四篇论文和国内出版的《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复数分量法)》(电力工业出版社,1957年)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高景德的复数分量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根据一般性的运算电抗得出的,书中深入阐述了它和其他坐标系统的区别和相互转换的关系,便于普遍应用

当时国际电机界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柯斯秦科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是对电机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了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和运行方式的分析》(科学出版社,1963年)中,他进一步将电机动态理论的各个分支加以系统的总结,详尽地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行为 

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高景德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中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

创造性地研究了串联电容引起的交流电动机自激的课题,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

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在电机工程领域,开拓并发展了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发展了电机参数辨识及测算的新方法;发展了电力系统过渡过程数字仿真的新方法并建立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物理模型实验室;又领导了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拓并推动了电力电子新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在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上的开拓,推动了中国电工学科的发展 

电力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研究高景德领导的研究集体将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过渡过程理论相结合,开拓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最优控制的学术领域和应用的新方向,并与有关制造厂家及电网、电厂合作,生产出了大型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1986年在碧口水电厂10万千瓦、1988年在刘家峡水电厂23万千瓦及1989年在白山水电厂30万千瓦等大型发电机组上成功地投入运行

这在国际上是一创举,并在中国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技术中国已争取到国际领先地位

1987年,高景德领导研究集体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研究

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8年、1994年相继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首先在跨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及国际自动控制学报(IFAC)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组关于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论文 

学术著作出版时间名称作者出版社1957.11《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高景德著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60.07《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论文集》高景德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03《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及运行方式的分析》高景德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串联电容引起的电动机自激》高景德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08《电机过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上》高景德,张麟征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2《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下》高景德,张麟征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08《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高景德等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2《电机过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下》高景德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现代电力系统丛书》高景德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04《未来世纪的巨子 第2集》王大珩,高景德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0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 第2版》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论文卢强,孙元章,高景德.非线性系统几何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0,(10).高景德,周子寿.异步电机机群自激的分析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2,(4):1-9.费仁言,高景德.同步电机频率特性的功率谱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5),(4):1-11.费仁言,高景德,郑逢时.同步电机的异步运行特性.清华大学学报,1986,(2):13-25.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1987,(1):1-8.王祥珩,高景德,金启玫.凸极同步电机回路参数的计算.清华大学学报,1987,(1):9-19.张龙照,王祥珩,高景德.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状态的分析方法,Ⅰ,基本方程和分析方法,Ⅱ,参数的计算方法.中国科学,A辑1990,(12),1991,(1).曹立宇,李发海,杨秉寿,高景德.双定子绕组自控式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清华大学学报,1991.Ni Yixin,Zhang Baoling,Gao Jingde,A new approach of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imilation;Interfacing of EMT Model to Quasi-Steady State Model,89,WM,173-6PWRD,1989 IEEE.孙元章、卢强、高景德.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9,(6):16-22.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Ⅰ)——快速数值积分法,电工技术学报,1992(1):1-7.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模式分类,电工技术学报,1992(2):1-6.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稳态波形和特性,电工技术学报,1992(3):1-4.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同步发电机半导体整流系统分析方法综述,《电工电能新技术》1992年(2):15-20.科研获奖1984、1985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