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轩复旦校长1936年

吴南轩复旦校长1936年,吴南轩开始兼任复旦大学代理校长

相对于在清华那段人人诟病的经历,在复旦,吴南轩的口碑要明显好很多

彼时的复旦,与其他众多高校一样,也处于在战火纷飞中寻找安全栖身之处的境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日军进攻上海,复旦大学校舍多处被炸,9月,因淞沪战事激烈,复旦大学暂借复旦中学开学

不久,复旦与大夏大学组成联合大学,以复旦为主称联大第一部,迁校址于江西庐山

以大夏为主称联大第二部,迁校址于贵阳

当时,复旦的重要档案、文件、部分贵重仪器、图书和设备,装成了10个大木箱,从淞沪铁路江湾火车站出发

吴南轩带领百余名学生,直奔南京,浩浩荡荡向江西方向出发

10月,联大第一部借庐山普仁医院为校址,租胡金芳旅社等处为宿舍,师生800余人开始上课

12月,南京失守,江西战事吃紧,复旦师生继续内迁

此时学校已囊尽粮绝,恰巧国家教育文化救助组陈立夫组长路过庐山,吴闻讯后,连夜在严冬皑皑的白雪中,由工友提着灯笼,边跌边走,终于见到陈,雪中求炭,借得一万元回寓所,马上传令第二天下山奔赴武汉

后经复旦领导层几次研究,认为武汉地处华中要地,交通、住所一定很紧张,开支较大,最终选择先到宜昌,再由宜昌迁至重庆

数天后,从宜昌乘船驶往四川重庆

刚到重庆千厮门码头,复旦大学师生就受到了闻讯赶来的复旦中学师生的热烈欢迎,复旦中学董事长康新之先生还将复旦大学师生安排在菜园坝中住宿,在这里,复旦大学还利用间隙补上了上学期未尽课程

吴在渝广得校友的援手,在四川省政府会议中获得10万元的建校经费,慨然把其中5万元分赠给复旦中学,以偿入川初的“人情债”

在觅址建校上,也深得各方谦让、谅解,觅得北碚对岸夏坝数百亩土地为校址,先在夏坝东边黄桷镇,用了一座小学的校舍、一座古庙、一处煤炭坪和王家花园一幢别墅,作为办公室和部分教授宿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