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骢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沈家骢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

沈家骢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沈家骢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超分子化学与层状膜组装的研究,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聚合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将链段按分子模型处理建立较完整的共聚反应统计理论

用顺磁共振研究了本体聚合中自由基的浓度与结构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控制图像,为聚合反应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开发了JD系列光学塑料

研究了微凝胶为核的星形共聚物,并制成了纳米级高分子微粒及“浮萍”、倒“浮萍”型的超薄膜

发展了以正负离子相吸的分子沉积膜,可作为光电信息材料及器件的基材

以分子识别为基础,开展了多酶组装体等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

于1998年、2001年与2004年主持三届超分子国际香山会议以推动中国国内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期,沈家骢在唐敖庆教授指导下开展了加聚反应统计理论研究,用概率论方法推导基元反应的概率函数

这些概率的乘积就是动力学方程的解——分子量分布函数,这个方法十分简便,有普遍意义;用容易实测的转化率作为隐函数,使上述表达式的参数由三个简化为一个;并用蒙特卡罗方法求解多重积分,从而编出全部计算的软件

上述成果构成比较完整的加聚反应统计理论

他将共聚物中链段当作分子来处理,将加聚反应统计理论推广到共聚体系,从而一步写出共聚物多元组浓度的表达式,得到较完整共聚反应统计理论 

20世纪80年代开始,沈家骢领导的集体开始研究的体系是物理状态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充分运用ESR分析本体聚合体系中增长自由基的结构及微环境,从而提出加聚反应扩散控制的物理图象

他十分重视实验验证,为建立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在凝胶渗透色谱的标准样品合成与表征,高效色谱填料及填充柱做了大量工作,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

80年代后期,沈家骢开展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聚合物超薄膜与高折射率光学塑料等两个领域做了系统的工作,从凝胶为核星型接枝共聚物为基础的两亲性高分子开发了“浮萍”与“倒浮萍”型聚合物超薄膜,以及正负离子相吸引为基础的分子交替沉积膜等两种薄膜,由此展开了自组装膜与超微粒、酶复合膜等体系的工作,开发新的酶固定化技术与选择性电极,可成为分子器件的重要基材,高折射率光学塑料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20世纪90年代,沈家骢从事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应用分子间的弱作用力,如静电作用力、氢键、配位键等构建有明确界面的层状功能膜,表面图案化与纳米微粒开展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研究有机、高分子与细胞的界面结构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基于识别的抗氧化硒酶及其模拟物等 

学术论著截至2017年3月,沈家骢专著、合著有《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加聚反应微观动力学》和《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等6部,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17.03《21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 超分子层状结构 组装与功能》沈家骢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01《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典藏版 02 超分子层状结构 组装与功能》沈家骢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05《超分子层状结构 界面及生物医学功能》沈家骢,计剑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高性能聚合物光学材料》杨柏,吕长利,沈家骢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2《超分子层状结构 组装与功能》沈家骢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加聚反应微观动力学 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关联》沈家骢等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承担项目项目时间项目名称担任职务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高分子单链的纳米力学研究负责人2007年01月至2007年12月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计划软课题负责人2002年01月至2006年12月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2001年01月至2001年12月有序有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件中的应用负责人2000年01月至2000年12月高级有序分子组装体负责人科研成果奖励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88年Jμ型高效GPC填料及预装柱国家发明三等奖1989年高分子缩聚、加聚和交联反应统计理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年有机聚合物体系的层状组装与功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新概念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