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两会合并1932年9月29日—10月6日,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合并后的第一次大会,即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大会在上海爱文义路李斯特研究院召开,此次大会除邀请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前来参加外,为打破学术界国际界限,并分函通知了各国著名专家,邀其共同出席,实已含有国际性学术会议性质
大会临时添设教育和医药用品两个陈列所,分别陈列医药标本模型、图表、照片、书报统计等名贵成就展示和药品及器械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中华医学会组织法
1935年11月1—8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三次大会在广州召开礼,到会全体人员参加了三大纪念活动
大会共举行内科、外科全体会各一次
医史研究者王吉民、伍连德、李涛以及外籍会员伊博恩、胡美(EdwardH. Hume)等共同发起成立医史委员会
1936年2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由学会主席朱恒璧主持,在上海开会成立医史委员会,王吉民任会长、李涛任副会长
1937年4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大会上,医史委员会正式定名为医史学会
1941年初成为国际医史学会会员及常务委员,为该会第一个加入国际学术组织的专科学会
1937年4月1—8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大会即合并后第四届大会与中国生理学会大会、中国病理学及微生物学会大会、中华麻风救济会大会在国立上海医学院联合召开
为了促进中国各学科的发展,在分组会议上新成立了12个专科学会(研究会)
期间,由总会拨款、医史学会组织的中国医史文献展览会开幕,同时大会通过了王吉民关于《筹设中国医史陈列馆刍议》
会后,医史学会以中国医史文献展览会多数出品人捐赠的展品为基础,先在中华医学会会所图书馆旁特辟一室,于1938年7月承办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
1940年4月1—6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五次大会在昆明金碧公园昆华医院召开,根据1934年第10次大会牛惠生会长的建议,经会员书面通过的会章新条款规定,大会先召开会员代表会议,会议听取并通过了金宝善会长关于抗日战争期间学会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以及董事会、理事会和各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会议正式修改会章规定,并发表宣言,强调了救护伤病第一、推广农村卫生、奠立公医制度、宏育专门人才、精心研究学术、发扬国产药物等重大医疗卫生问题
1943年5月11—15日,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大会即合并后第六次大会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卫生实验院礼堂召开,代表大会决议根据《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通过修订会章,改会长制为理监事制,代表会议闭会期间理事会为最高执行机构,理事会不开会时由常务理事会代行其职权
1946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大会即合并后按计划应举行,后因时局动荡,交通困难,遂改于1947年5月5—10日在南京黄埔路一号中央卫生实验院召开
代表大会召开会议2次,研讨提案29件,修订《中华医学会章程》,增设团体会员
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医学会各科专门学会组织通则”,规定各专科学会得以中华医学会总会或支会会址为会址;各专科学会均设会长、副会长、秘书、会计各一人,从会员中选举产生;各专科学会会员资格由各专科学会另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