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展历史1949年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展历史1949年,工商界作为一个方面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1951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成立工商业联合会,1952 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规定了工商联的组织构成和基本任务

1953年10月,全国工商联举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宣告正式成立

工商联成立后,认真参与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讨论学习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配合共产党和政府贯彻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和赎买政策,推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济代销以至公私合营的开展 ,组织工商界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参加抗美援朝和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对促进社会生产、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工商联的领导人直接参加了国家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有一批负责人担任了人民政权的领导职务

1956年12月和 1959 年12月,全国工商联先后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推动会员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发挥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专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79 年10月和1983 年11月又先后召开了第四届和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修订了章程,明确新时期工商联的任务是:团结和组织全体会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台湾回归祖国,为加强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和 增 进同各国人民的友谊 ,推动会员积 极参加改革、开放而贡献力量

1988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工商联是统一战线组织和对内对外的民间商会

它的主要特征是统战性、民间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具体体现为 :广泛联系 、团结海内外工商业界,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工商业界的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经济和社会决策的协商,特别是对经济方针、政策、法津、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举荐人才参加国家政权机关,参加人民政协的活动;向会员和社会提供经济、技术、法律等服务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促进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