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事件经过扶清灭洋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
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
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
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今属河北省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
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凯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
袁世凯在济南就任山东巡抚后,对义和团始终持敌对态度,在其任山东巡抚后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并从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
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洋教斗争比较同情

他罢免了蒋楷、袁世凯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
其态度遭到外国敌视,在列强交涉下毓贤被革去职务
但毓贤对义和拳也进行了镇压,在其离职前下令将朱红灯、心诚和尚、于清水等义和团首领杀害

1899年在山东遭遇不利情况后,义和团开始向直隶等地转移
清政府严禁义和团,先后派出多批军队参与镇压
1899年12月,袁世凯代替毓贤署理山东巡抚

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
新任巡抚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
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他在后来的任期内先后亲自下令诱杀、捕杀了超过150名传教士和他们的家眷,参见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近代史》)
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
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
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
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
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
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
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
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
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
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1900年5月12日,涞水县高洛村发生教案,练军分统杨福同前往弹压
5月22日,数千义和团在石亭设伏击毙杨福同,被称为“涞水大捷”
这次戕官事件使清廷大为震惊
1900年5月27日,直隶中部芦保铁路沿线约3万义和团占据了涿州城,知州龚荫培无计可施,便绝食坐以待毙,这是义和团占据和控制的第一个州城
在此之后,清政府又派出聂士成等参与镇压,与义和团多次交战
但此时直隶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已呈现出“诛不胜诛”的局面
1900年5月28日,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Claude Maxwell MacDonald)有感使馆区有危险,要求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外国战船增援
337名外国水手及陆战队员在1900年5月31日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京,防卫使馆区另外89名德国及奥国陆战队员在6月3日抵京
1900年6月,袁世凯开始镇压复起的义和团
1900年6月9日,慈禧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城,驻扎在天坛和先农坛附近
董军中不少士兵参加了义和团
1900年6月10日,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义和团拳民于同时开始大举入京
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
是日起,北京外国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1900年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被开腹剖心
驻天津的各国领使组织二千人的联军,由英国的海军司令西摩尔(Edward Seymour)带领,乘火车增援北京十一国公使馆
因为铁路被拳民破坏,西摩尔受阻于天津城外的杨村、廊坊一带,与清兵及义和团展开战斗不利,退回城中,致使第一次试图解除清兵和义和拳民对公使馆的围困失败
该战事是一次抗击外敌的重大胜利,并被命名为“廊坊大捷”
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进入内城,当天烧毁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
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兵占据)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
拳民在北京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西洋有关的事物
1900年6月15日,军机处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
1900年6月16日,前门一带约千家(一说四千家)商铺因老德记西药房大火而被烧成废墟,正阳门楼、北京24家铸银厂也遭烧毁
拳民同时四处破坏教堂攻击教民,庄王府前大院被当成集体大屠杀的刑场
除了屠杀教民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诬指许多市民(包括许多妇女小童)为白莲教而烧死戮死,如据当时目击者记载:“乡民适趋市集,七十余人悉絷以来;伪饰优伶冠服儿童戏物,指为白莲教;下刑部一夕,未讯供,骈斩西市
有妇人宁家,亦陷其中,杂诛之,儿犹在抱也”;也有被公报私仇而杀者,如扶持义和团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的好友副都统神机营翼长庆恒一家大小十三口因被寻仇于七月初被全部杀害
而义和团民的不同派别也互相武斗残杀
义和团、京师禁军和甘军也肆意奸杀妇女,不计其数
除了屠杀奸淫外,义和团及清军也掳掠洗劫商户平民,并将赃物公开拍卖
当时的权贵之家也不能幸免,如吏部尚书孙家鼐、大学士徐桐的家都被抢掠,徐桐(时年八十)更被义和团民拖出批斗
是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一度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
1900年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
慈禧收到此消息的同时,得到虚假情报,以为外国的要求她归政于光绪
慈禧态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转为支持义和团及向洋人开战
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义和团,载勋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
对外宣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由于克林德曾经枪杀义和团众,此次行为被认为是报复);成为列强发动战争的借口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
使馆区内被围人数约3,000人,当中约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400人为外国男性平民,147名妇女及76名小童
另有士兵、水兵及陆战队共409人,武装有3挺机枪及四门小口径火炮
各国在准备以武力解救使馆的同时,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
1900年6月25日,清廷当权派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率义和团六十多人直奔瀛台欲弑光绪,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
八国侵华主条目: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剿灭拳乱的清廷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
1900年7月至8月进军北京的联军指挥官是俄国人General Linevitch
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后自杀
1900年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许景澄及袁昶被清廷处死
1900年8月4日,联军向北京进逼,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
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而联军总数开始时仅3万多人(后来有所增加)
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
1900年8月11日,清廷处死主和的大臣联元、立山及徐用仪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
1900年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
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在美国的历史记载里,称这次军事解除公使馆危机行动为中国解救远征,中国则称之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坚持下,瓦德西(Count Waldersee)于8月7日被任为联军总司令
然而瓦德西及德军在联军攻进北京后两个月才到达中国
他们因为热切执行威廉二世1900年7月2日发布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
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
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四处掳掠,而备受批评
威廉二世的这段讲话是对5世纪匈奴入侵欧洲的回忆
后来这段话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人借用来贬损他们的德国敌人
俄国除了与随联军进攻北京外,更另外从南北两路派二十余万人进占中国东北
北路俄军8月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至9月占领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占据营口,10月占领沈阳,不久之后两军会师,占据了东北全境
东南互保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
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
1900年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
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
余部抵抗慈禧在出走时发布上谕,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
义和团迅猛的发展部分得益于清廷的支持,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团组织迅速消亡
但也有部分义和团坚持抵抗
刘呈祥带领义和团在天津郊区抵抗侵略军,保定义和团首领周老昆率部在山区坚持战斗,义和团首领郭逢春在广昌与侵略军和官军战斗
侵略军在华北的其它许多地区都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只得不停分兵前往镇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