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湉急切召见,询问国外情况
后来载湉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载湉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载湉还读了冯桂芬《校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农民战争爆发,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光绪帝及帝党成员则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认识到日本进行战争挑衅的严重性,痛感“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积极筹备抗战事宜,表示出主战的愿望
光绪帝多次下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并命南洋各督抚大臣预为筹备,反对李鸿章恳求列强出面调停的做法
光绪帝于六月十三日下令派翁同龢和礼部尚书李鸿藻参与军机处事宜,与诸军机大臣会商中日朝鲜争端
在会上,翁、李二人提出备战御敌的方策,得到认可
会后第二天,与会诸臣联衔向光绪帝递上《复陈会议朝鲜事宜折》,折中采纳了翁、李的主战见解
对此,光绪帝于六月十六日再次下诏令李鸿章抓紧军事部署
但在此之前,日本早已做好了发动战争的准备,正当高升号轮船于六月二十三日在北洋海军“济远”、“广乙”舰护卫下运兵行至丰岛海面时,蓄谋已久的日本海军突然发动袭击,击沉“高升”号轮船,即高升号事件,悍然挑起丰岛海战,面对日本已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朝野上下要求主战御敌的呼声日趋高涨,光绪帝也毅然决定对日宣战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清廷发布对日宣战的“上谕”
载湉认为:“日本首先挑起事端,侵略挟制朝鲜,如果导致事情很难收场,那我们自然应该出兵讨伐
”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
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
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但是李鸿章没有听取载湉的谕旨
在后来的战役中,中国初于牙山战役失利,继于平壤之战中战败
鸭绿江江防之战失利,日本乘势发起辽东战役,连陷九连、凤凰诸城
大连、旅顺相继失守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
在威海卫战役中日军夺中国兵舰,中国海军覆丧殆尽
本年,中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在日本抱着“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的宗旨,与日方草签了《马关条约》
由于该约内容苛刻,光绪帝以割地太多为由,表示对该约“不允”,拒绝签字用宝
此时,爱国官员的谏诤和举人的上书活动风起云涌,光绪帝怀着通过迁都而与日本周旋的想法到颐和园请求慈禧太后接受这唯一可行之策,结果遭到拒绝
四月初八日,军机大臣孙毓汶拿着李鸿章从天津送来的和约稿本与奕訢等人共同逼迫光绪帝签字,慈禧太后在这时也指令必须批准和约,光绪帝“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第二天“和约用宝”
四月,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子,上书都察院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接着,康有为又撰写了上清帝第三书,呈递都察院
五月十一日,这份上书送到了光绪帝的手中
此时,正在为甲午丧师痛感不安、为签约用宝深怀内疚的光绪帝,亟切需要的是怎样雪耻自强之方,康有为这份上书中所详细陈述的“富国”、“养民”、“教民”、“练兵”等实施变法的具体内容,所申明的必须“及时变法”,“求人材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图自强,以雪国耻,而保疆圉”的剀切之言,引起了他的共鸣,对上书“览而喜之”,立即命令再抄录副本4件,以1件呈送慈禧太后,1件留存军机待日后发交各省督抚讨论,1件存放乾清宫南窗小箧,1件存勤政殿以备随时“览观”
六月,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十月,俄、德、法三国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
此为“三国干涉还辽”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