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馆建筑特点文馆的庭院于前墙正中门,上有“儒林发藻”四个行书大字
院内以花岗岩条石铺地,在其东、西两侧石砌对称的长方形泮池,中间有一单拱纵向石构步桥跨池而过,登三级台阶至主体建筑的门廊
首进包括下堂和前天井
下堂两侧各置一房,瓶式门,据说是供先生课间休息的地方
前天井以条石砌铺成“回”字形,其两侧面对天井,分别以木质隔扇栏成三间耳室,做学子们的书房
第二进包括中堂和后天井
中堂为先生讲坛,后天井的西侧辟有一门与藏书楼相通
第三进为面积较大的上堂,是供奉西汉大儒董仲舒等祖先、名臣、乡贤的神圣之地,庄严肃穆
上堂顶上,建有敕书楼
文馆重工装修在上堂,其顶部、檐宇、梁枋等处均为精美的雕刻、彩绘与黑书装饰
顶棚天花以冷色海藻纹为底,以红、绿彩勾填出花卉、八宝,并相间作出石榴形、扇面形的开光,中为山水、花鸟及书写的名人诗句;藻井周边为透雕窗花图案,顶部分六区,透雕成变形的荷叶宝瓶纹,均为暖色基调,鲜艳华丽
神奇的是多少年来藻井从未打扫,仍清爽无尘,色泽明朗
对此有如下说法:其一,制作藻井的材料能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加上图形色彩斑谰,使虫、鸟闻(望)而却步,不敢光顾
故而,既无蜘蛛结网、飞虫停歇,也无燕雀筑巢;其二,藻井的南向有略低于藻井的天井檐宇,南低北高两檐形成了一个正对藻井的风口,这样,南风吹来,风流直至藻井北围,并在藻井中回旋,有如清扫一般
文馆自下堂至上堂,地而逐渐升高,入其内须曲折迂回而进,这种平面设置,据说寓有学子们学业循序渐进,逐级登高之意
沿着后天井行至西侧端,穿门而过即至藏书楼
楼上为“文昌阁”,上悬“日进高明”匾
“文昌阁”是文人览阅与雅会之所,其东侧辟门设梯与敕书楼(藏书处)相通
藏书楼的下层为一小厅堂,其前置一小花园,园前墙两侧辟有漏窗,中有“瞻之在前”四个草书字,园中栽花植桂(寓“蟾宫折桂”之意),暗香四溢,环境雅洁清新,是文人小憩、漫谈的好场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