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校史沿革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校史沿革敦善书院至第一高小时期(1837年-1924年)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淮北盐运使司海州分司童濂于板浦后街创建敦善书院

书院名取自陶渊明《彭泽集》中“匪道何依,匪善奚敦”句

童亲订条规,并捐书1300卷作书院藏书,又于书院东隅开辟射圃,书院成为海州文游胜地

清末民初灌云名士邵冶田、陈百川、张伟如、吴翔甫、章伦清皆出身于此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在此背景下,地方一些开明绅士踊跃兴学,将书院改为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敦善书院改名为“北鹾中学堂”

1914年(民国3年)撤州建县,县治所板浦

灌云县第一高等小学在板浦大寺巷国清禅寺原址上创立

1924年(民国13年)经省批准,在灌云县第一高小的基础上创建了灌云县立初级中学 灌云县立初级中学时期(1924年-1948年)1924年(民国13年),灌云县教育局就“一高”校址建立灌云县立初级中学,简称“灌中”,即今板中

首任校长汪宝咸,教导主任方楚湘

时只设初一一个班,学生40余人

校舍为国清禅寺即大寺佛殿三进及东西廊房共20余间

1933年(民国22年)唐秉礼继任校长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灌中师生除向蔡廷锴将军率领的十九路军奋战抗敌的将士致电慰问以示声援外,还组织募捐队,沿大街小巷开展募捐活动

学生爱国行动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

1938年(民国27年)农历四月十一日,板浦沦陷,学校先借善后河南张庄上课,后迁至龙王荡许大兴庄上课

师生在国破家亡之际,义愤填膺,常常夜不能寐,经常高唱抗战歌曲以抒发内心悲愤之情,有的人甚至痛哭失声,闻之令人心碎

日伪频频扫荡,国民党县政府撤销教育局,改为督学室,实际上形成无政府状态,学校因无法坚持而停办

1947年(民国36年)1月,该校并入“淮海三中”北撤山东,与淮海区其他中学师范合并,命名为“联合中学”

4月20日下午课后,学校从板浦场迁回原校址国清禅寺,当时学生张立人《还校记》描写:“还校的时候,前面是校旗,军乐齐奏;街上挤满了观众

”1948年,(民国37年)春,北撤教员、学生归来

灌云解放区文教科长李荫生、副科长孙荻秋、督学茆燕宾等动员教员归队,恢复县立初级中学

6月23日,灌云县人民政府从杨集迁驻伊山

苏北灌云县初级中学时期(1948年-1953年)1948年11月灌云县城板浦解放,李荫生、朱克、茆燕宾等进城接收中小学

根据苏北行署指示,我校更名为“苏北灌云县初级中学”,孙佳讯被任命为校长,朱仲琴为副校长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参战后,全县师生开展宣传和捐献活动

我校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军事干校,先后有学生20余人参加军事干校

1952年9月,学校由初中两轨向四轨过渡,学校发展为12个班级,500余名学生,40余名教职工

学校开始建立起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本年度,教育部颁发各科教学大纲与教材教学计划,中学教学秩序逐步纳入正轨

 灌云县板浦初级中学时期(1953年-1958年)1953年暑后,因县政府在大伊山新建“灌云县中”,校更名为“灌云县板浦中学”,规模有所扩大,新建一批校舍

孙荻秋继任校长

1954年年初,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希金演讲录》和《凯洛夫教育学》,开始在课堂上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五大环节进行教学,并将百分制记分法改为五级制记分法,但学校招生考试仍沿用百分制

同年,校女篮参加淮阴地区篮球比赛获第一名,女篮队员武心慈发挥出色,奥毕业后被“八一队”选用,后成为“八一女篮”主教练

时孙士明始任校党支部书记,直至1956年

1955年,我校教师参加县集中学习,并批判俞平伯、胡风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秋,学校扩大为初中五轨,设15个班,有学生700余人

拆除国清禅寺第三进大殿,改建大会堂一座,新建平房教室7口

1956年,蒋政治任校党支部书记

本年度马德骏被评为江苏省中、初等学校优秀教师,受省政府表彰1958年5月3日,教师、学生开始学习拼音字母

上半年,学校开始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增设劳动课为正常课程,每周每班4节以上,并提倡师生走出课堂,搞义务劳动,由于停课劳动,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灌云县板浦中学时期(普通高中)(1958年-1978年)1958年,学校改建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灌云县板浦中学”,规模扩大为18个班,初中五轨15个班,高中三轨3个班

是年,冯家鹏任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校长孙荻秋因病在家休养,陈泰章为教导处副主任

1959年,春,学校管理体制发生变动,由原来的文教局任命学校领导干部变为由县委任命我校校长、书记

茆燕宾被任命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汤奎驹为总务主任

1960年,学校建制扩大为24个班,其中初中5轨15个班,高中3轨9个班,有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90余人

教导主任冯家鹏,总务主任汤奎驹调出,县增派侯秀松为副校长,李怀亚为党支部副书记,程立范为总务主任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通知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8小时(包括自习和劳动时间)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学校开展“教育革命”,劳动时间增加,学科课程减少

学校普遍开展“访三老”(老贫农、老工人、老革命)、“讲三史”(家史、校史、社会史),忆苦思甜、访贫问苦等阶级教育

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始学习毛泽东著作

1962年,县政府将停办的原灌云速成师范的房屋划归板中所有,我校与地方政府协商,将此房与国清禅寺东边部分民房调换,拆除后辟为东操场,其余作扩建校舍之用,并关闭原有校门,面向新民路新建校门,先后新建了一批教室、办公室和教工宿舍

是年,学校由原来的五级记分法改为百分制记分法

在此期间,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升学率不动摇

同时掀起群众性体育活动热潮,许多学生达到“劳卫制”锻炼标准

乒乓球活动开展十分活跃,在淮阴地区乒乓球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曾被誉为“乒乓之校”,为日后被确定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5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毛主席“七·三指示”即“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删掉三分之一”

学校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11月,学校掀起向王杰同志学习的高潮

是年学校领导干部调整,茆燕宾调入灌中,蒋仁任我校副校长,侯秀松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1967年 1月,在上海造反派“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学校红卫兵组织夺了学校党、政、财权,群众组织取代了学校党支部、校务委员会,校园内贴满大字报,学校领导人被批斗

学校开始军训

2、3月,根据中央批示精神,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以学习毛主席著作、语录和诗词为主要课程

4月,学校群众组织因在罢官夺权问题上产生分歧,发生分裂、逐步形成对立的两派,与社会上派性组织联系,开始派性摩擦,甚至多次发生武斗事件

1969年5月,学校贯彻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育大纲》废除考试、留级等制度,聘请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民兵代表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质量不齐,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2年 县招生领导小组成立、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专院校

学校课程设置:除政治外,代数、几何合为一本,统称“数学”,取消动植物和生物、卫生课,设农业知识课,物理化学合为工业基础课,外语科时停时开,俄语改英语,体育课称军体课,音乐课称革命文艺课,史地课取消,语文政治仍以学习毛主席语录、诗词为主,兼以搞社会调查,理科偏重农村实用技术

该年,我校学生运动员程长江被输送到省体工队

是年,何文光调任校革会副主任

1974年年初,下发(1974年)5号文件及“四人帮”编写的《河南省唐县马振扶公社中学情况简报》,全校师生开展学习讨论,联系实际开展大批判,揭露“修正主义路线”、“回潮”、“复辟”

教师不敢抓文化课学习

1月18日,中央将北大、清华“大批判组”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转发全国,学校掀起“批林批孔”、批“师道尊严”的热潮

1978年7月,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学校田径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6月,学校撤销红卫兵组织,初中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

是年秋,淮阴地区文科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总结表扬我校高中文科教学经验

 灌云县板浦中学(淮阴地区重点中学)时期(1978年-1983年)1979年3月23日,我校被确立定为淮阴地区重点中学

全校师生大讨论,大总结,决定将“勤奋、求实、团结、上进”八个字明确地定为学校校风

1980年,4月,学校因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省文教先进单位,受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

校长茆燕宾同志出席了省先进代表大会,领回嘉奖令

5月,学校获得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1年,校乒乓球队参加淮阴地区乒乓球赛获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二名

1983年,校田径队与县运动员混合编队参加市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青年组、少年甲组冠军,少年乙组第三名

 灌云县板浦中学时期(连云港市重点中学)时期(1983年-1996年)1983年1月18日,江苏省全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1984年5月,校篮球队参加县中学生比赛获得完中组男子第二名

6月,时恒彩、汪启真老师教案获得全市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

7月,许曼芝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

1985年,11月20日,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集体”,受省体委、省教委表彰

12月5日,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是月,学校被市体委确定为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同时被校团委被市团委授予“先进团组织”称号1987年,6月,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少年乙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获得少年甲组第一名,校运动队获得精神文明奖

12月,王明发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受省体委、省教委表彰,又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受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表彰

1989年,板浦中学校友联谊会设立奖学金基金会,在校友联谊会常委会领导下,推选茆燕宾、吴中成、汪启栋、王铭韬、程忠民、祝润之、王洪顺、陈拙、孙志俊9人组成奖学金基金管理小组,奖学金用于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习优秀的学生

5月,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校田径队获得冠军并获得道德风尚奖

1990年,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校篮球队获得初中组第一名

7月,时恒彩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体育教师”,受省教育厅、省体委表彰

10月,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校女子篮球队获得高中组第一名

1991年,5月,学校运动队参加县中小学田径比赛,获得完中组第一名

周琴辅导学生参加全市乡土知识竞赛,获得市团体总分第一名

6月,校田径队在全市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获得女子组第一名

1992年,学校田径队参加在扬州举行的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女子组第五名

5月,校运动队参加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完中组第一名

本月,校篮球队参加省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三名

1993年,7月,学校被评为连云港市德育先进学校

11月,校田径队参加市第26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少年乙组第一名,获得少年甲组第一名

1995年,4月,日本界市中学生友好访华团来我校访问,参观了我校校史展览室

日本界市男子篮球联队与我校男篮举行友谊赛,我校男篮获胜

7月20日,校男篮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获第三名

我校领队为华养浩、时恒彩,教练为丁宏

1996年,12月,我校被评为连云港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市教委、市体委授奖匾

本月,我校被省体委、省教委确定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授铜牌

1997年,3月,江苏省教委下文,批准我校为江苏省第二批合格重点高中

9月,连云港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东海县中举行,我校田径队参赛,获少年甲组第二名

1998年,5月21日,连云港市十佳校园验收组来我校验收

我校顺利通过验收评估,获“连云港市十佳校园”铜牌一面

8月7日我校田径队在

江苏省(苏北片)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甲组第三名、乙组第六名

2000年,8月,校男篮在南京九中参加省中学生篮球比赛,获第四名,教练员为丁宏

我校田径队在苏北片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乙组第二名,甲组第八名,10月,连云港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在市体校举行,我校田径队获中小学部田径初中组第一名

2001年,10月,连云港市“中国人寿保险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东方中学举行,我校高中部田径队获省重点中学B组第一名,初中部田径队获重点中学初中部第二名

 灌云县板浦中学时期(省三星级高中)时期(2003年-2008年)2003年3月,经过江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合格,我校专为“三星级高中”

2004年4月28、29日,我校隆重举行建校80周年庆典活动,各界校友,省市县领导千人出席

2007年10月8日,江苏省教育厅评估院四星级学级验收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持续2年的评估验收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时期(省四星级高中)时期(2008年-至今)2008年学校晋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同时,经过江苏省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2010年,中共连云港市板浦高级中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刘立春任党工委书记

7月,我校获得江苏省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苏北片)的承办权

是年,我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市教学质量奖”“市文明单位”“市平安校园”“市教育现代化先进集体”等14项省市区级表彰

2011年,江苏省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苏北片)在我校举行,我校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2年,学校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开设”日语国际班“,2013年首届毕业生以及全部东渡日本留学

2013年,以中共十八大代表、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特级教师、启东中学校长王生为为组长的江苏省星级普通高中复核专家组我校进行了四星复审,专家组一行对我校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