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声学学科发展噪声控制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对声源的发声机理、发声部位和特性,以及振动体和声场的分析和计算,无论在理论方法或实验技术方面都有重大发展,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振动、声场分布以及二者间耦合的理论方面,处理方法已大大丰富
经典的格林函数已普遍用于振动系统的理论分析,使许多复杂系统的计算有了可能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已不成问题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振动系统(包括声学系统)的研究
30年代,声学工作者把量子力学的处理方法用到声场分析,形成了简正振动方式(或称简正波)理论,和傅里叶分析相似,把复杂系统的振动在空间分布和频率分布上分解为简正波,以后可分别计算其特性

这个理论现在已成为处理振动和声场问题的有力工具,在一些形状比较规则的物体或空间的分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此外,发展了简正波分析技术,编写了简正波分析的计算程序,对一些非常复杂的物体,有时只要敲击一下,接收所产生的噪声或振动,就可以计算出其简正波
在频率较高时(物体的尺度大于其中的波长),简正波的固有频率(简正频率)比较密,为求得平均(不是恰在某个简正频率)振动情况,可用统计方法分析振动中的能量关系,因而发展了统计能量分析(SEA)
这种方法在计算导弹和飞机中由外面传入的噪声以及一般隔声问题中显示出威力
具体计算复杂物体或系统的简正频率是比较困难的
早在 100年前瑞利就提出近似方法(使最大动能等于最大位能,因而算出振动基频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这个概念就创造出有限元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物体上选取若干“节点”,根据节点间的质量、弹性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因此可以把复杂物体的问题简化为质点系统的问题,用计算机可求出其振动频率
用这个方法所得结果是近似的,但所取单元数越多,近似的程度越好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边界元方法,只在表面上取节点,能大大减少元数和计算量
此外,能量流技术在计算和降低机器噪声方面是新发展的有力手段
学者们对噪声的时间函数作了大量研究,创造了新的手段
多数噪声是无规噪声,不少噪声是由简正波组成的,但在高频率,简正波很多,或声源不只一个,声场也是接近无规噪声
对噪声的研究推动了数学家对概率论、统计学、随机过程等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又促进了对无规噪声的研究
最早是对周期性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分析,后来发展到对非周期性函数的傅里叶积分,以处理连续谱
用傅里叶积分由时间函数求频谱函数或由频谱函数求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即使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量还是非常大,因而进展缓慢
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可以设计出计算方法,使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减小到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从而发展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现在已有了FFT计算机程序(软件)和联接好的专用设备(硬件),称为实时分析仪
这种设备虽然不一定是随着信号输入,当时就得到频谱,但是速度很快
衡量噪声的前后联系用自相关系数,求得两个噪声间的联系用互相关系数,用这个概念可分辨噪声源
在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还可以求得相干系数
这些不仅使人更快地认识噪声源的性质,还可以完成很多过去不可能进行的测量工作
FFT和相关系数有单独的或统一的设备
在测量手段方面最新发展是强度测量
在使用现场,任何噪声源的周围都不是空无一物,所发噪声在墙壁、物体间作多次反射,仅作声压测量是不能反映声能的传播的
用声强测量可以直接求得声源发出的总声功率及其各部分的发声情况,还可以测得某一部分或墙壁反射声音,透过声音等的具体情况和性质,这都是过去作不到的
以上这些发展方兴未艾,虽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但已取得很显著的实际效果
在气流噪声的研究中弄清了噪声与压力、喷口等的关系,从而使降低气流噪声成为可能
在撞击噪声的研究中,求得加速噪声、自振噪声等的特性及其在总噪声中的地位,从而使降低冲床、压力机、印刷机、打字机等的噪声成为可能
在发动机噪声的研究中,发现噪声与发动机重量的关系,从而使降低发动机的噪声成为可能
用传统方法控制噪声也有很大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建筑音质上,也有很大发展,不仅对扩散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音质与建筑艺术也已逐渐结合起来
在降低现有噪声的手段方面,空心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在中国发展的微穿孔板在消声管道中也已逐渐推广,在厅堂建筑中也开始使用
最近受到注意的是有源降噪的技术
这种技术虽然是50年代的产物,但过去一直未能充分发展
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已无困难,所以又受到比较广泛的注意
在英国,一个大型加压站的噪声,由于加了一个反声(大小相近,相位相反的声音)系统,而降低11dB,改善了周围环境
不过现在注意较多的还是小系统,在头盔内使用有源降声可把噪声降低15~20dB,而所需费用不高,这方面还正在发展
控制噪声污染已受到国际和一些国家的注意
规定90dB为保护人体健康和听力的最高限,这个标准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中国已在《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中正式加以肯定
为了控制城市噪声,城市噪声分区办法已逐渐推行
中国把城市分为六种区,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安宁
在各种产品的噪声控制方面,各国除了对一般最高噪声采取限制措施外并要求生产者在铭牌上标明噪声指标,以鼓励生产者在降低产品噪声工作中的主动性
此外,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以及环境声学知识的普及等,也都是对普遍改善声环境工作的重大措施
改善声环境要求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
在采取措施时,重点应放在声源上,但在很多情况下声源改变较为困难甚至不可能,要更多注意到传输通道和接受者,此外,还要注意经济、技术和要求(或标准)问题,有时还要注意建筑艺术和设计艺术问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