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热量的发现18世纪50年代

能量守恒定律热量的发现18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J·布莱克把32°F的冰块与相等重量的172°F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平均温度不是102°F,而是32°F,其效果是冰块全部融化为水

布莱克由此作出结论:冰在熔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冰变成水,但并未引起温度的升高

他猜想冰熔解时吸收的热量是一定的

进一步的大量实验使布莱克发现,各种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熔解、凝固、汽化、凝结)时,都有这种效应

布莱克用一个简单直观的办法来测定水汽化时所需要的热量

布莱克测出,熔解一定量的冰所需要的热量,和把相同重量的水加热140°F所需要的热量相等(相当于加热77.8℃所需要的热量)

正确的数值为143°F(相当于80℃)

布莱克基于实验事实开始认识到热量与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入了“潜热”(热量)概念

1780年,法国科学家A·拉瓦锡与P·拉普拉斯共同提出了正确测量物质热容量的方法

由于热的精确度量,1822年法国学者J·傅里叶出版了总结性的著作《热的解析理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