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病毒感染反转录病毒的感染能否实现

反转录病毒感染反转录病毒的感染能否实现,取决于细胞的特性,细胞的分裂时相以及与病毒有关的受体是否存在

而病毒的感受性则由细胞基因所决定

只有在许多条件都具备时,肿瘤因子才能感染细胞

首先,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受体及膜蛋白起主导作用,细胞没有相应的受体就不会被病毒感染

在敏感的细胞里,吸附的病毒经过细胞膜,脱掉自身的蛋白膜,激活了病毒颗粒内的酶的功能

然后,病毒 RNA 和细胞核混在一起

最后,在反转录酶的参与下,在病毒 RNA 的模板上实现双链环状 DNA 的合成,这种环状 DNA 被称为前病毒

前病毒是反转录病毒所固有的

对病毒本身的增殖而言,DNA 的中间相是必要的

所有含有传染能力的单 RNA, 经过双链 DNA 合成自己的 RNA

在被反转录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没有双链的病毒 RNA

反转录病毒 RNA 的复制途径是:病毒 RNA → DNA → 前病毒→ RNA

DNA 前病毒合成的最后产物是 RNA –DNA 杂交分子

前病毒由胞浆向核内过渡时,除占有优势的丝状形态的前病毒外,还出现带有单股或双股的末端重叠的环状结构,而环状结构是前病毒的前身,环状结构形成之前,在酶的影响下,前病毒 的环状分子在双股末端重复序列处扩增,连接在宿主细胞染色体的一定部位,细胞的基因组中有很多部位能连接前病毒

在细胞 DNA 内生存下来的前病毒,长期保存在细胞内,一代一代传下去

起初,它们从属于细胞的调节机制

因此,它们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的状态

前病毒的表达是病毒信息通过细胞酶转录

由于转化的结果,已形成的病毒 RNA ,由核内转移到胞浆中去

病毒蛋白的合成开始在核蛋白体上进行

这时,细胞酶体系参与到病毒膜糖蛋白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细胞膜的改变

病毒颗粒的形成是借助于病毒蛋白和病毒的装置进行的,颗粒形成 后就释放到细胞外,这样,有效的感染就完成了

细胞具有肿瘤性质,不取决于细胞内是否存在病毒颗粒,起作用的是病毒的特殊物质即转化蛋白

前病毒 DNA 提供病毒的调控装置,并能长期存在于感染的细胞内,不形成这样的物质, 就不会损害细胞,也就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存在

DNA 前病毒在潜伏状态时,它自己携带的全部 必需物质是为了在适当的条件下活跃起来,传递蛋白合成信息,穿上病毒颗粒成熟所必需的外壳, 这样就能使细胞发生根本的变化,把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