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涓子鬼遗方内容简介《刘涓子鬼遗方》共5卷

刘涓子鬼遗方内容简介《刘涓子鬼遗方》共5卷,载金疮、痈疽、疮疖、瘰疬、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治、外治处方140多个

对外伤治疗有止血、止痛、收敛、镇静、解毒等法,还有用黄连、大黄、水银等多种药物配成软膏、膏药治疗痈疽

当时外科病的内消治则尚未形成,该书载内治法,且讲究辨证论治,为后世外科“消、托、补”三大治疗法则奠定基础

书中介绍了诊断痈疽的辨脓法;治疗痈疽的针烙排脓法;以及将活血化瘀法用于创伤外科,这一主张至清代唐容川证实“离经之血便是瘀”,在后世的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

《刘涓子鬼遗方》,晋·刘涓子著,南齐人龚庆宣于公元499年重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原书10卷已散佚,今存宋刻本5卷

全书以对痈疽的辨证治疗为主,详细论述了痈疽的鉴别和辨证治疗经验

此外,还有部分金疮、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内容,全书共载方140余首,多为治疗痈疽之方,用治金疮外伤等方计有34首

治疗用药外伤多用止血、收敛、止痛,痈疽多用清热解毒,肠痈用大黄汤,脓成不可服,都较符合临床实际

在痈疽的治疗上,书中提出“火不止则盛,热盛肉腐为脓”的理论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治方中多用黄芪,实开后代内托法之先河

书中所载内治清热解毒、补托生肌,外治排脓生肌,敷以膏药等治疗经验,为后世医家所普遍采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