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1.危险因素(1)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若糖尿病患者的同胞手足或父母之一具有糖尿病肾病,则其本身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都已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2)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就越高 ;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5岁之前诊断的患者进展至ESRD的风险极低;而诊断时年龄较大的患者,诊断年龄与进展至ESRD间的关联尚不明确 (3)血压:前瞻性研究已发现,患者的体循环血压较高与随后发生糖尿病肾病相关

(4)肾小球滤过率:存在肾小球高滤过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似乎更高(5)血糖控制 : 血糖控制不佳(HbA1c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6)肥胖 : 在糖尿病患者中,BMI居高与CKD的风险增加相关 2.发病机制 1. 糖代谢异常 在糖尿病状态下,全身脏器出现糖代谢障碍,其中肾脏、神经、眼等组织/器官糖 代谢明显增强,此时约50%的葡萄糖在肾脏代谢,一方面降低了机体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 风险;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肾脏的糖负荷

肾脏葡萄糖代谢增加的原因包括:①肾细胞葡萄糖转运体1 (Glut 1)活性增强以及肾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亲和力增加;②细胞内高糖引起各种损伤介质 如IGF-1等产生过多,又促进Glut 1的活性增强,使更多葡萄糖进入细胞内;③高血糖 导致活性氧产生增加;④多元醇途径的活化,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PKC)途径激活,氨基己糖途径改变⑤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

2.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高灌注、高跨膜压和高滤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表面积增加,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及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蛋白尿生成

3. 氧化应激 糖尿病状态下,葡萄糖自身氧化造成线粒体超负荷,导致活性氧(ROS)产生过多; 另一方面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内抗氧化的NADPH量不足

ROS可诱导多种损伤介质,促进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导致小球纤维化;ROS也可以造成上皮细胞黏附性消失,小管基底膜破坏和间质细胞浸润增加,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4. 免疫炎症因素 天然免疫中补体系统和模式识别受体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网络,可能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单核-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各种转录因子、趋化分 子、黏附分子、炎症因子以及糖基化代谢终产物等均可能参与了致病机制

巨噬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 alpha 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干预靶点

5. 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多基因病,遗传因素在决定糖尿病肾病易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