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发展前景天气预报业务天气预报业务正向更高时空分辨率发展,完美的预报服务,始终以向用户提供更高的精准度和更超前的预报信息为衡量标准,因此,发展更高时空分辨率、更长预报时效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始终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核心任务,基于数值报模式产品的统计后处理技术和结合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解释应用技术,以及满足各种需求的数字化预报技术是天气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未来数字化预报体系将进一步发展格点化的客观预报方法,提高数字化预报产品的时空精细化、预报要素的多样化和预报准确率,在此基础建立含灾害性天气和高影响天气的全要素、多时效、多时次的产品体系,增强面向公众、专业气象的产品支持;增强数字预报业务平台的智能化、协同性的预报业务能力,提升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自动识别功能,改进格点要素预报图形化交互订正,支持多级协同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字化预报业务流程,实现国家级、省级、地县三级智能化的数字预报指导、反馈、协调、制作和发布
进入世纪,国家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发展以“数字化、精细化”为主要特征的天气预报技术和产品体系是实现天气业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也对学科理论发展和关键技术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天气预报技术进步的新高度,着眼于国际气象科技发展前沿,努力在多源资料快速更新同化和预报技术、不同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数字化预报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是推动天气预报技术新的变革与进步的必由之路
军事气象科技工作新型军用高空探测设备、野战气象仪、军用地面多要素气象遥测设备、自动气象站等,为军队气象观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军队气象观测探测工作逐步从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向现代化的自动化遥感遥测方向发展;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先进的雷电探测设备研制成功并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危险天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卫星电视气象数据广播网、公用数据网的开通,以及重点地区的卫星通信网开始建立,使气象通信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气象信息的传递速度、覆盖范围、时效和质量明显提高;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天气图自动分析填绘、卫星云图自动接收处理、气象数据库等业务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气象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利用银河一Ⅲ巨型计算机进行的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先进的长期天气预报系统明显提高了气候预测水平,使天气预报和气象保障的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型野战机动气象保障装备,在重大军事演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军事气象学科建设和高技术局部战争气象保障理论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军队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促进了军事气象保障能力的提高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型气象设备的应用,气象预报人员的技术提升,都在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程度
因此,要应用好长期预报抵御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等自然灾害
长期气候预报可以对一定时间内所出现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如什么时间会出现低温,什么时间段会出现干旱,什么时段可能出现洪涝,什么时候有霜冻,由此可以根据预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如针对旱涝气候可以兴修水利,使农田的排涝、抗旱能力增强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改变区域气候,减少恶劣天气的发生率
而且长期预报可以为农业的生产规划有一个提前的指导,耕作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植物品种、种植时间、种植结构等
长期预报既能给人提前预防灾害的时间准备,又能合理利用天气变化特点选择种植类型,提高农业产能
新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应用于农业天气预报,对短时预报、短期预报的预测准确性,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种雷达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变化情况和移动方向,保证天气预测精准度,减少农业灾害
而且这种天气预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生活领域,如市政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农业、水务等,形成预警联动机制
利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对区域内的天气进行了解,若出现干旱时可以利用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进行人工增雨,若出现冰雹天气,还可以通过人力干预进行防雹
农业生产中有效防灾减灭重要措施就是人工影响,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则为其提供了气象信息,从而结合雷达实时监测,通过人工影响改变区域气象,达到抗旱、防雹、增雨等目的
如2010年柳州市降水量严重偏少,全市的农作物全面遭受旱灾,水库蓄水不足,森林防火局面也十分严峻,针对严重旱情柳州市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与非作业区相比降雨量增多20mm,增雨效果达到20%,彻底解除了农业旱情
实践证明,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加上人工作业影响可减少或者消除农业灾害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