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论历史注记范畴,函子和自然变换是由塞缪尔·艾伦伯格和桑德斯·麦克兰恩在1945年引进的
这些概念最初出现在拓扑学,尤其是代数拓扑里,在同态(具有几何直观)转化成同调论(公理化方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乌拉姆说,在1930年代的后期,波兰学派中曾出现类似的想法
艾伦堡和麦克兰说,他们的目的在于理解自然映射;为此,必须定义函子;为了定义函子,就自然地要引进范畴
同调代数由于计算上的需要而使用范畴论,这对范畴论起到了推进作用;此后范畴论又在代数几何的公理化过程中得到发展
代数几何与罗素、迪恩·怀特海德的关于数学统一性基础的观点相抵触
广义范畴论更容纳了语意灵活性和高阶逻辑等多种新特征的泛代数,现今被运用到数学的许多分支
特殊范畴拓扑斯甚至可以代替公理集合论作为数学的基础
然而范畴论对这些范围广泛的基础应用还是有争议的;但作为构造性数学的基础或注释,范畴论被研究的相当透彻
尽管如此,可以说,尤其是公理集合论,至今仍然是数学家们的通用语言,并没有被范畴论的注释所取代
将范畴论引入大学程度的教学这一倡议,还是遭到了相当的反对
范畴逻辑是直觉逻辑中类型论的一个被明确定义的分支,在计算机学科的函数式编程和域理论中均有应用,并且都是在笛卡尔闭范畴中对λ演算的非句法性描述
至少,用范畴论可以精确地描述在这些相关的领域里什么是共同的(在抽象的意义上)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