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传输层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必须释放连接
仅支持单播传输:每条传输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只能进行点对点的连接,不支持多播和广播的传输方式,UDP是支持的
提供可靠的交付服务:传送的数据无差错
不丢失,不重复,且顺序与与源数据一致
传输单位是数据段:每次发送的数据段不固定,受应用层传送报文大小和网络中的MTU(最大传输单元)值大小的影响
最小数据段可能仅有21个字节(其中20个字节属于TCP头部,数据部分仅1字节)
支持全双工传输: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数据和接收数据
TCP连接是基于字节流的:UDP是基于报文流的
TCP是一个可以保证可靠数据传输的传输层协议,主要采用采用以下四个机制实现数据可靠性传输
字节编号机制:TCP数据段以字节为单位对数据段的"数据"部分进行一一编号,确保每一个字节的数据都可以有序传送和接收
数据段确认机制:每接收一个数据段都必须有接收端向发送端返回确认数据段,其中的确认号表示已经正确接收的数据段序号
超时重传机制:TCP中有一个重传定时器(RTT),发送一个数据段的同时也开启这个定时器,如果定时器过期之时还没有返回确认,则定时器停止,重传该数据
选择性确认机制:(Selective ACK,SACK)/只重传缺少部分的数据,不会重传那些已经正确接收的数据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UDP报文分为UDP报文头和UDP数据区域两个部分
报头由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组成
UDP适合于实时数据传输,比如语音和视频通信
相比TCP,UDP的传输效率更高,开销更小,但是无法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UDP头部的标识如下:1)16位源端口号:源主机的应用程序使用的端口号
2)16位目的端口号: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使用的端口号
3)16位UDP长度:是指UDP头部和UDP数据的字节长度
因为UDP头部长度是8字节,所以字段的最小值为8
4)16位UDP校验和:该字段提供了与TCP校验字段同样的功能;该字段是可选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