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地址产生背景追根求源,Intel的8位机8080CPU,数据总线(DB)为8位,地址总线(AB)为16位
那么这个16位地址信息也是要通过8位数据总线来传送,也是要在数据通道中的暂存器,以及在CPU中的寄存器和内存中存放的,但由于AB正好是DB的整数倍,故不会产生矛盾!但当上升到16位机后,Intel8086/8088CPU的设计由于当年IC集成技术和外封装及引脚技术的限制,不能超过40个引脚
但又感觉到8位机原来的地址寻址能力2^16=64KB太少了,但直接增加到16的整数倍即令AB=32位又是达不到的
故而只能把AB暂时增加4条成为20条
则2^20=1MB的寻址能力已经增加了16倍
但此举却造成了AB的20位和DB的16位之间的矛盾,20位地址信息既无法在DB上传送,又无法在16位的CPU寄存器和内存单元中存放
于是应运而生就产生了CPU段结构的原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