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处理器发展历史

中央处理器发展历史CPU出现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处理器架构设计的迭代更新以及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提升促使其不断发展完善

从最初专用于数学计算到广泛应用于通用计算,从4位到8位、16位、32位处理器,最后到64位处理器,从各厂商互不兼容到不同指令集架构规范的出现,CPU 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飞速发展

 CPU发展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通常将其分成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1年-1973年)

这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4004处理器

 1971年,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标志着CPU的诞生; 1978年,8086处理器的出现奠定了X86指令集架构, 随后8086系列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终端、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中

 (2)第二阶段(1974年-1977年)

这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80

此时指令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

 (3)第三阶段(1978年-1984年)

这是16位微处理器的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86

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了

 (4)第四阶段(1985年-1992年)

这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386

已经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

 1989 年发布的80486处理器实现了5级标量流水线,标志着CPU的初步成熟,也标志着传统处理器发展阶段的结束

 (5)第五阶段(1993年-2005年)

这是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时代

 1995 年11 月,Intel发布了Pentium处理器,该处理器首次采用超标量指令流水结构,引入了指令的乱序执行和分支预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因此,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一直被后续出现的现代处理器,如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锐龙、Intel的酷睿系列等所采用

 (6)第六阶段(2005年后)

处理器逐渐向更多核心,更高并行度发展

典型的代表有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和AMD的锐龙系列处理器

 为了满足操作系统的上层工作需求,现代处理器进一步引入了诸如并行化、多核化、虚拟化以及远程管理系统等功能,不断推动着上层信息系统向前发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