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外界评价

茅盾文学奖外界评价茅盾文学奖是体制内最主流的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但是从前6届的获奖作品和作家情况看,这个崇高的奖项也摆脱不了鸡肋的属性

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有一样的问题——几个评委,带着凝固的评判标准,去给作家和作品量化打分,然后排位

当文学一旦异化为某种裁判的形式,文学立体复杂的审美空间就被忽略,而成为一种让“作家”成名的工具

茅盾文学奖一直因为“曲高”而太过“和寡”,纵观茅盾文学奖所有的获奖作品,大多都是现实主义的、史诗的、民族性的等,即多为现实主义文学,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首次被获准资格入围的网络小说,最后也是全军覆没

很多人说,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从评委到作品,都有脱离“群众”的嫌疑

因此茅盾文学奖存在着评委看不全,群众全不看的弊端,茅盾文学奖虽然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群众一直只是看客

而对于文学奖本身,在经历了多年的历练,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模式,作品来源单一,获奖作品模式单一,不够民主等现象都让茅盾文学奖变得神秘莫测

茅盾文学奖既想要保证体制内的传统价值取向不改,又想向新的读者诉求做出妥协,就难免呈现出一些矛盾性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不会偏爱年轻人、不会向网络文学折服那样,茅盾文学奖也不会放弃传统价值这个根本

因为体制内的文学向来都有一种精英和经典的固执,不愿向多流变的文学低头

不过,在矛盾中行进的茅盾文学奖,还是让人读出了希望

 茅盾文学奖是国家对文学的认可

不管怎么说,茅盾文学奖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而且评奖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越来越趋向公平、合理

将来在评奖方式上再做调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评奖中来,以增强茅盾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