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最新排名

根据软科大学排名官网信息显示,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排名第 582名,综合得分是 74.60分。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本科院校。2013年5月,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890.3亩,校舍建筑面积30.3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2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3.28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0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截止2018年底,馆藏各类文献资源总藏量为223.0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42.3万册,纸质图书80.7万册。开通了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超星移动图书馆、“书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数字资源12种。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730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教授56人,副教授167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1.6%;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23人,硕士研究生31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3.25%。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3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3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3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宁夏、陕西、山西、贵州、广西、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重庆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0679人,其中本科生10594人,预科生190人,与甘肃政法学院联合办学本科生85人。学生由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7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左右。

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4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非师范应用型专业及专业方向有28个,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批准增列为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藏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等5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藏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有《藏族文学史》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有《数学分析(藏汉双语)》等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3项。学校突出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做强以民族基础教育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学科,建有藏汉双语应用语言学、历史学、酒店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艺术等9个专业。

学校建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学科5个(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实验室),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我校设有《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省委宣传部在我校设有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学校现有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796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别收录14、47、74篇;授权专利48项;企业标准4项;出版专(译)著72部,教材121部,《中小学藏语词典》填补了国内空白。承担科研项目337项,其中国家及部委项目35项、省级项目39项、厅级项目68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科研项目21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赛仓•罗桑华丹文集》(1-9卷)获国家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2009年、2014年学校三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命名为甘肃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确定为甘肃省第十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建校以来,学校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和合大美、自强不息”为校训,秉承“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民院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紧紧贴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自身实际和差异优势,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保证,以开放促活力,完善培养体系,拓展办学功能,形成了民族基础教育、藏区文化、青藏高原生态经济三大学科特色。学校以“政治可靠、扎根基层、业务适切”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民族地区培养2万多名合格人才,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优化结构,深化内涵,转型发展,彰显特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努力把学校建成区域内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现代民族大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