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位。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
同济大学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同济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278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1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7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0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在科研方面,同济大学取得了众多重要的成果,包括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在社会贡献方面,同济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铁路联盟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