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在软科2023年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73名。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共建的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在办学历史方面,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以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工科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地质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大学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先后迁入。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生高校。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9年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3487亩;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67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3031人,全日制在校生38373人。
在师资力量方面,成都理工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截至2021年,全校教职工总数达到了近2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较高。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优势学科方面,成都理工大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有1个学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在科研成就方面,成都理工大学不断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训和管理。除了定期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外,学校还积极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晋升等工作,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社会贡献方面,成都理工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优秀师资力量的普通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共建的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工科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地质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大学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先后迁入。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生高校,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9年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