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院系调整1952年2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第一次院系调整,浙江省立医学院与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
两校合并后,有教职员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1 7人,学校成立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是黄呜驹,委员14人
1952年3月,任命洪式闾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周林为副院长
同年暑假期间续招三年制内科专修科和外科专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药学系专修科新生40名
两校合并后对附属医院也进行了调整
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内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1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40人,其它15人)
病床134张,其中内科88张,眼科24张,耳鼻喉科22张
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为外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2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包括医师38人,护士51人,其他14人)
有病床208张,其中外科191张,妇科7张、皮花科5张、牙科5张
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妇幼保健院,于1953年8月分儿科和妇科
1952年起,学校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活动,在学生中也普遍开设俄文,停开英文课
1954年2月,浙江省妇幼保健院分别成立浙江儿童保健院和浙江妇女保健院
1954年8月,召开教学会议,取消了原内科、外科、眼科三系,合并成医疗系,取消了原生药、药剂、化学,分析鉴定四系,合并成药学系,原公共卫生学系,改为卫生系
1955年1月,成立校刊编审委员会, 2月《浙医》院刊正式出版
1955年8月,进行了全国性的第二次院系调整
根据中央卫生部的指示,将浙江医学院卫生系三年级学生并入四川医学院;将药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二年级学生并入北京医学院
共调出学生278名,其中卫生系161名,药学系117名
调出教师45名:有药学系教师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调往沈阳药学院、南京药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有卫生系教师16人,包括教授3人调往四川医学院
院系调整后,浙江医学院成为中国国内医疗专业最大的单科医学院校之一
当时,在校学生有2633人,教职人员435人
1956年5月,国务院任命王仲侨教授为浙江医学院院长
1956年9月6日,中共浙医第一届党代表大会召开
改选了党委会,周林为党委书记,杨泮星为副书记
1958年初,学校支援温州医学院的创办,各教研组共抽调了55名教学人员,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调往新成立的温州医学院,并赠送外文版图书1267册,30多架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1958年12月20日,召开了中共浙医第二届代表大会
选举霍亚夫为党委书记,林尧、彭祖德为党委副书记
1958年,创办了《浙江医学院学报》为季刊,1959年改办双月刊
1960年,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后更名为传染病研究所
1960年,学校恢复开办药学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召开了学校第三届党代会
大会选出9名新的党委成员,霍亚夫为书记
2019年12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系)在紫金港校区成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