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科学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戴冠中教授的领导下,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2000年完成的“863应急计划”项目“基于Agent的智能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技术”,2001年被国家“863”专家组推荐参加在北京举行国家“863”十五周年成果展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一直承担着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完成的“计算机硬盘数据加密卡”和“移动硬盘数据加密卡”,分别于2006和2009 年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安全认证并取得生产资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一直承担并完成了总装重大网络安全预研项目,研究成果在公安部门的技术侦查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学院服务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聚焦网络空间安全科技前沿、国家国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西工大三航特色,在无人系统安全、系统软硬件安全、工业控制与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网络安全重要任务
学院成立以来,科研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专项、军委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科研任务,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新增千万级科研项目3项,科研总经费过亿元
系统软硬件安全方向在国际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软件安全验证、集成电路设计安全漏洞检测的形式化验证、门级信息流跟踪等理论,开发了集成电路硬件设计的安全验证与漏洞检测平台,成功地应用到国家保密系统和国防领域,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该项成果于2019年获得国家保密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多篇,获得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共10余项,研究水平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
近年来在智能网联汽车和物联网安全方向承担国防重大项目8项,针对车载CAN总线网络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技术、基于TSP云服务的远程渗透及网络攻击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取证技术、面向智能导航系统脆弱性的GPS欺骗技术、面向NB-IoT应用的渗透测试技术、面向BLE可穿戴设备的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基于数据监听与迁移的Android取证技术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已装备部队
工业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方向,针对交通、门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主流应用RFID设备,实现了RFID协议安全性测试工具,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种型号的工控安全产品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系列,并已应用到军工单位、研究所、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等
在无人自组织网安全领域,在国防基础研究、裝发预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以Qualnet仿真软件和软件无线电为基础的完整的仿真、测试和实物验证环境;建立了基于灰聚类移动自组网节点声誉机制和节点合作与信任评估系统;对无线自组织网大部分公开协议的源代码进行了再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协议族及实验床,实现了手持式终端在复杂条件下的无中心自组网、高可靠高实时路由协议、自组网环境下基于声誉的节点信任机制、面向航空自组网数据链的安全机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无人机集群、装甲车辆组网、公安技术侦查
人工智能安全方向,在算法对抗的分类体系与知识图谱结构、知识的自动化抽取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算法安全威胁情报挖掘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系统算法安全评估技术领域承担了四个国家重大项目的论证、设计、规划和科研工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