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理学院学院历史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1897年创办之初即开设有算学、格致(物理)、化学等课程,并设有物理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等
1928年,浙江大学定名,8月,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成立,邵裴子任院长,此即浙大理学院的前身
文理学院所设的理学类学科有数学门、物理门、化学门、心理学门等,后将学门改称系
1930年心理学等系停办
至1936年,文理学院设有外国语文、教育、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七个系
1936年,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就任浙江大学校长,此时浙大理科已拥有一批著名教授,如陈建功、苏步青、张绍忠、贝时璋、周厚复、束星北等
竺可桢校长就任后又邀请物理学家胡刚复、王淦昌,化学家王琎等加盟浙大,至此浙大理科人才济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939年,文理学院分立,胡刚复任理学院院长
当时的理学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并设有数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理学院的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随校西迁,度过了9年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在此期间,理学院的师生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坚持教学、科研,涌现出一批突出的科研成果,如苏步青的微分几何、陈建功的三角函数、王淦昌的中微子研究、束星北的相对论、周厚复的原子理论研究、贝时璋的性因子、性遗传研究、陈立的智力测验与人格测验的研究等
同一时期,浙大理学院培养出了如李政道、程开甲、谷超豪、胡济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浙大理科声誉日隆,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学家李约瑟博士(Joseph.Needham)于1944年先后两次访问浙大,尤其是访问了设在贵州湄潭的浙大理学院后盛赞浙大为“东方剑桥”
1946年,浙江大学复员东归,截止1948年3月,理学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药学等5个系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浙大理学院大部并入复旦大学,一部分并入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此后,理科各系相继在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重建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源出一脉的浙大理科在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8年9月,在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推动和领导下,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1999年7月,新浙江大学理学院成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