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机构法理学研究室一九五八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小组创设,是为法理学研究室的前身
一九七八年九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最早的六个研究室之一,法理学研究室正式形成,当初的名称是国家与法的理论研究室,吴大英、李步云担任第一任正、副主任
成立以来,法理学研究室紧密联系实际,致力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并适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研讨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法理学研究室研究人员率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关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人权和公民权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改革开放以来,法理学研究室始终关注并着力研究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国陆续开展的关于法的继承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治与法治、起草新宪法、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立法理论、人权理论、依法治国、司法改革、WTO与中国法、反酷刑、法治与和谐社会等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发挥了组织或主导作用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基础上,法理学研究室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在海内外受到好评的高质量论文和著作,其中,有些论著曾获得全国十三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奖项
这些论著,对于"文革"结束后恢复和推动我国的法理学研究,形成、更新和丰富我国的法理学学科体系,促进我国法理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作为法学研究所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法理学研究室根据需要组织其研究人员参与了党和国家某些重大决策的论证或文件起草工作,为党和国家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法理学研究室研究人员提出的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参加世界人权大会、改进文化领域执法状况、改"法制国家"为"法治国家"等建议以及多次提出的关于修改宪法的意见,受到了重视和好评,有些建议被党和国家采纳
在长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法理学研究室还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人才和政治人才
自成立以来,吴大英、王家福、李步云、刘瀚、陈春龙、周新铭、陈为典、信春鹰、刘兆兴、徐炳、陈世荣、李林、夏勇、张恒山、张志铭、吴玉章、刘作翔、蒋兆康、郑强、陈欣新、钱弘道、赵承寿、谢海定等相继在此工作
这些人员大多成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其中,有人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称号;有人曾担任中南海法制讲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有人曾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参加"全国中高级领导干部学法讲师团"、"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
还有人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也有数人后来走上了法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岗位以及其他领导岗位
几十年来,法理学学科研究人员围绕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院级等重大、重点课题,研究涉及民主和法制理论、人权和权利理论、法治理论、法律文化理论、法律与社会理论、法理学、立法学、比较法学、西方法哲学、法社会学、法解释学、法经济学、法律与政治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从多个方面为中国法理学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法制史研究室法制史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现有在岗研究人员10人,荣誉学部委员3人
本研究室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法制史、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史、中外法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法制史研究室在秦、汉、明、近现代法制史、法律文献整理以及中国职官制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978年以来,该室学者撰写学术专著、古籍整理成果、译著、教材和其他书籍8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参加了40多个国家法律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其学术成果获7项国家级奖,20余项省部级奖
现承担的国家和院所重点项目是:《中国法制史考证》(33卷本)、《中国律学》、《中国稀见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0卷本)、《刑案汇览》(8卷本)等
法制史研究室学者先后参加近百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访问了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同海外法学同仁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全国性法律史学术团体中国法律史学会的常设办公机构设在本室
20多年来,学会组织召开了3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出版了《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法史学刊》等丛书,在组织全国法律史学的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本室系法学研究所内主要承担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1人
大多数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并有在国外研究机构或大学长期学习或讲学的经历,与国外宪法行政法学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
本室研究人员队伍整齐、年龄结构合理,在诸多科研课题或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宪法行政法学界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
宪法学是本室传统的优势学科,对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些年来,宪法学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宪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宪法实施监督、违宪审查、人权保障、中央与地方立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紧急状态、宗教信仰自由、宪政与全球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室在行政法学领域拥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行政法学者
研究主要涉及法治政府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司法化、政府规制、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电子政府法、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化法律体系建设等领域
尤其是近些年来,本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对信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内外取得了较高的评价,并且积极参与我国信息法学研究会的工作,对于推动我国信息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室研究人员先后参加现行宪法、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戒严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防震减灾法、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上百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和立法咨询工作,出版了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
民法研究室本室系法学研究所内主要从事民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现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1人
本室自创建时起即为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本室民法学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先后有王家福、谢怀栻、陈汉章、梁慧星、孙宪忠等国内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在民事立法、恢复和促进中国民法学研究、推进民事权利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公认的中国民法学科带头人
本室发表了20余部专著、近300篇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国内一流的学术上乘之作
其中,梁慧星研究员主编的《民商法论丛》和《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在整个法学界开风气之先,推动了民法学研究向专题化、细密化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民法学研究的整体水准
他撰写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等,推进了民法方法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对民法实践以及民事立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孙宪忠研究员多年来孜孜以求,埋首阐发当今世界民法学最发达国家——德国民法学中的法律思想和法技术规则问题,大大提升了国内研究极为薄弱的物权法学的理论品质,加深了对民法思想的研究,其作品《德国当代物权法》、《论物权法》、《物权立法笔记》、《中国民法总论》等在中国民法学界的影响深远,佳评如潮
薛宁兰研究员在亲属法方面的研究,于敏研究员关于侵权责任法的研究,渠涛研究员关于日本民法的研究,谢鸿飞研究员关于民法思想史的研究等,在国内都居于领先地位
本室同仁多年的辛勤劳作赢得了民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奠定了民法室作为全国民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的坚实基础
商法研究室本室为法学所专设主要从事商法研究的机构
2002年设立,由原商法经济法研究室分设而来
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各1人
本室研究人员长期从事商法研究,并承担和完成了多项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署、欧盟等)资助的研究项目等
本室研究人员参与了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证券法、保险法、投资基金法以及合同法、物权法等众多民商事法律(制定与修改)的起草工作以及立法咨询工作
本室研究人员撰写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商法学著作,诸如《中国商事法》、《经济法原理》、《中国公司法》、《企业法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保险法》、《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责任保险论》、《证券法专题研究》等
本室研究人员在商事法基础理论、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保险法研究领域,一直保持较强的学术优势,是国内商法研究的中心之一
经济法研究室经济法研究室系法学研究所下设的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业机构
2002年从原商法经济法研究室中分出,学科带头人为王晓晔研究员
本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
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法基础理论、竞争法、宏观调控法、财税法、金融法、环境法、能源法、价格法、产业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以及涉外经济法等,在竞争法、经济法基础理论、宏观调控法、财税金融法、环境法方面保持较强的学术优势,尤其是反垄断法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
本室研究人员专注于经济法学研究,长期以引领并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为己任,重视学术交流,参与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诸多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修改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课题研究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资助项目,成功举办了六届竞争法与竞争政策国际研讨会,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学杂志》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经济法学》、《经济法原理》、《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学的新发展》、《竞争法学》、《欧共体竞争法》、《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反垄断立法热点问题》、《反垄断执法的重大问题》、《市场竞争法论》、《宏观调控法论》、《国有资产信托法研究》、《中俄生态经济合作中的立法保障问题研究》等一批著作以及《比较税法》等译著,提出了不少极富创见的经济法理论观点,在国内经济法学界有着良好的学术影响力
知识产权研究室本室是法学所内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研究的专业机构,研究领域涉及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现有研究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
与民法室共同设有民法学博士点
本室的知识产权法研究在全国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曾涌现出中国知识产权法界的杰出代表郑成思教授,现仍拥有多位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法专家
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确立和完善的二十多年里,本室成员发表了和出版了一系列在知识产权法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著,积极参与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参与了相关的实施细则、专门条例的制定和修订,还积极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国家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的一系列疑难案件讨论,并积极组织和推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扩大我国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国际影响,作出了突出贡献
刑法研究室刑法研究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事刑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所刑法组(三组),当时的研究领域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及相关学科(现刑事诉讼法学已归属诉讼法研究室)
50多年来,本室研究人员共出版专著、译著、教科书、工具书等2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研究报告和法制宣传文章1000余篇
其中多种著作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先后有十多名知名专家应国家立法机关的聘任,直接参与了多项刑事法律的起草、论证工作,并推出了一批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法律的正确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还有多位专家受聘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其他司法、执法机关兼任顾问、专家咨询委员,经常就一些重大、疑难刑事案件提供咨询意见,在刑事法律理论与实务界兼具声望和影响
多年来,本室研究人员还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中国社科院和法学所的重点科研项目,所形成的主要科研成果对我国刑事法律学科发展和刑事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刑法基本理论、经济刑法学、金融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环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监狱学等领域均有突出建树,出版了一系列具有一流水平的学术代表作,形成了理论刑事法学与实践刑事法学研究并重,国内刑法学与国际刑法学研究互补、刑法学研究与犯罪学研究贯通的学科特色
其中不少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可比领域亦达一流
本室的主要机构职能是:深化和拓展刑法学――包括中国刑法学、刑罚学、刑事政策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监狱学、行刑学等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深入研讨刑事法治实践中的疑难、重大、前沿课题;承担国家、院、所有关重点科研项目;积极参与跨学科联合攻关的重大科研活动;应国家立法机关的邀请参与国家刑事法律及其相关法律的起草、制定、修订等立法活动;为国家司法机关重大刑事司法活动提供重要咨询意见;积极参与和拓展国内外刑事法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本学科的硕士、法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负责本学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指导;培养、引进优秀科研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推出更多更好的刑事法学科研精品
诉讼法研究室诉讼法研究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内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现有研究人员7人(包括返聘人员1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人
研究人员中有4人具有法学博士学位,3人具有法学硕士学位
该室成立于1996年,是法学所为了加强诉讼法学研究而设立,也适应了国家将诉讼法学作为法学二级学科、其他法学教学科研机构普遍单设诉讼法学教学研究部门之形势
早期研究人员分别来自刑法室和民法室,首任主任为肖贤富研究员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诉讼法学研究日显重要
该室研究人员曾参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律师法、公证法、仲裁法、司法鉴定、陪审、看守所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起草或论证工作,为完善国家诉讼法制献言献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室研究人员先后担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律师执业行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常委等学术职务,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聘为专家咨询员,为司法实务部门提供疑难案件咨询、业务指导,并开展合作研究
15年来,出版了多部专著,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包括:《刑事诉讼法新论》、《侦查程序论》、《公法》(证据法专辑)、《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刑事辩护论》、《民事证据研究》、《现代公证制度研究》、《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中的人权保障》、《控辩平等论》、《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辩诉交易》、《通向社会正义之路:公益诉讼理论研究》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公法》(证据法专辑)集中反映了该室在证据法学研究方面的研究水准和整体实力,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此外,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司法部等颁发的多种奖项
该室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公益法中心、中国法中心、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美国福特基金会、英国伦敦大学高等法学院、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中欧大学法学院、丹麦人权研究所、挪威人权研究所、赫尔辛基人权委员会、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国际司法桥梁等,该室研究人员还担任着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理事、美国法律研究会“跨国民事诉讼规则与原则”国际顾问、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项目评估专家等学术兼职
作为基础研究室,该室在“教学强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法律诊所教育、法律英语等五门法硕课程的授课任务;承担着法学硕士生、法律硕士生、法学博士生的培养指导工作;承担着法学所以及法学所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指导工作
未来该室将积极整合学科和人员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力争在科研、教学以及国家决策咨询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法研究室社会法研究室成立于2005年,是法学所最年轻的研究室之一,也是国内科研实力较强、社会法学科覆盖面广、专门致力于社会法研究和教学的机构
本研究室的社会法学科研教学范围覆盖了社会法学基础理论、劳动法学、社会保护法学、社会保险法学、社会公共服务法学、卫生法学等大部分社会法学分支学科
确立了以社会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卫生法为支撑的学术研究方向,并兼顾其他社会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法学研究所作为国家思想库和智囊团,在社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社会法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社会法治建设咨询和社会法高端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法学研究所拥有一批从事社会法学研究和教学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专家,包括已故著名社会法学家史探径研究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翠霄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薛宁兰研究员等
史探径研究员是我国社会法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社会法研究做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他出版的《社会法学》一书是我国社会法学教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社会法学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他的另一力作《社会法论》及相关学术论文为推动我国社会法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刘翠霄研究员是我国弱势群体保护法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她在残疾人权益保护、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等众多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她担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为推动我国社会法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室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富有学术活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社会法科研和教学队伍
本研究室现有科研教学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教授)2人、副研究员(副教授)4人、助理研究员(讲师)1人,另有兼职研究教学人员数人
在长期的研究教学过程中,本研究室人员以其突出的学术贡献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全国及地方各类学术团体中担任着重要学术职务,其中,刘翠霄研究员担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薛宁兰研究员担任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冉昊副研究员担任中国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农村法学会常务理事;谢增毅副研究员担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余少祥副研究员担任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公益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文勇副研究员担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北京卫生法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邓丽助理研究员担任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
本研究室人员均有在国外长期进修、访学的经历,研究成果在社会法学众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社会法学研究、教学和实践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在社会法学科研方面成就斐然
截至目前,共出版社会法学专著9部、论文集3部、教材2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法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保障》等专业核心期刊以及社会法专业论丛等媒体上发表社会法学论文130余篇
在课题研究方面,法学研究所承担了社会法研究国家级课题3项、部级课题20余项,司局级课题30余项
除此以外,本室积极参与了《社会保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精神卫生法》、《国民健康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起草、论证和意见征求工作,共计50余项(次)
近年来本研究室科研人员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做学术讲座近百场
定期举办的"中国社会法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法学会年会之外唯一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例行大规模学术会议,在社会法学界形成学术品牌,并产生着不断扩大的学术影响力
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本研究室为我国社会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本研究室在经济法硕士点设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招生方向,在民法学科点设有亲属法招生方向,截至2013年7月,社会法研究室共培养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40余名
毕业生分布在审判、检察、行政等机关,以及科研机构、人民团体、企业等组织机构,绝大部分从事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其中不少毕业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社会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从2005年党中央提出社会建设战略以来,社会立法步入快车道;同时,在各种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持续升温的压力下,社会法治建设的地位不断得以提升
基于此种时代背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国家社会建设战略、各种社会法律现象、法治中国目标都为我国社会法学科大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基调,提出了要求,准备了条件
社会法学是20世纪异军突起的新兴法学学科,已经成为法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将成为推动法学学科整体发展的新动力,也会成为最具前途的新兴学科之一
社会法研究室将在发挥法学研究所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推动社会法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成立于2008年,是法学研究所按照研究方法划分的研究室,职能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法学和法治建设进行实证调查和数量分析,分析中国法治建设的走向
研究室现有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另有数名辅助工作人员
法治国情研究室的研究队伍具有深厚的法学研究功底和团队精神,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报纸发表百余篇论文并出版中文及外文专著多部,并多次获奖
2011年,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
2012年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的"中国国家法治指数研究"项目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创新工程
当前,研究室开发的政府透明指数、司法透明指数、检务透明指数、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制度完善
此外,法治国情室每年承担大量法治国情调研,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宏观的法治建设,还包括微观的法治实践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外,法治国情室重视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量化评估、统计分析等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法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在调研的基础上,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每年都会推出的若干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推动国家相关制度建设和法律实施
法治国情室每年还承担向中央献言献策的任务,提交若干要报信息
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的另外一项职能是负责编撰《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年度报告)
该书已经连续出版11本,是法学研究所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
该书已经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各级国家机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对象,是国内外全面了解中国法治发展、研究年度法治状况和热点法律问题的重要文献
该书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皮书
在2013年8月24、25日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暨"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0(2012)》凭借其科学性、严谨性、权威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再次拔得头筹,荣膺第四届"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并在9本获得一等奖的皮书中位列皮书综合评分第一名
国家治理研究智库法治战略研究部法治战略研究部的成立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两所资源,汇集所内外精英,致力于服务国家法治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
法治战略研究部主动回应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需求,致力于对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积极提交对策咨询报告和专家建议
法治战略研究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围绕战略思维、问题导向的思路,继续致力于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法治战略研究部成立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第一,以对策建议与政策咨询为主攻方向,撰写了大量要报与研究报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地方法治、国家安全等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第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并在多个省市单位建立了智库研究基地,为两所科研人员进行地方法治建设研究提供了平台
非实体研究中心●院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澳门台湾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所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私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欧洲联盟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公益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