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了一幅“全家福”照片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锋砺刃我们看到了一幅“全家福”照片:作为“家长”的饶子和居中,他们个个年轻、开朗,在阳光的照耀下,笑得非常灿烂

孙飞是蹲在前排最左边的一位,极易让人误以为是位在读的大学生

拍这张照片,是因为他们知道Cell(《细胞》)杂志第二天要发表本课题组的论文,也算是个小小的庆祝

2005年7月1日出版的Cell杂志,以15页的篇幅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这是25年来我国本土科学家的原创性成果首次在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上亮相

饶子和领导的8位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历时3年多,率先在世界上解析线粒体上一个和呼吸氧化作用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复合体的三维精细结构

这篇《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II的晶体结构》论文,孙飞是第一作者,饶子和是通讯作者,如人们形容国际论文的一般惯例那样,第一作者是“先锋”,通讯作者是“主帅”,才26岁的博士生孙飞便是这样的一位“先锋”

“他们年纪虽轻,但都挑起科研的大梁了

”作为研究所所长,也作为课题组组长的饶子和满心喜悦地说

他的弟子包括26岁的博士生杨海涛

杨海涛是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和PloS Biology上两篇具有重要影响论文《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酶结构》和《设计抗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广谱抑制剂》的第一作者

青年科技人才也已成为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主力

该所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2.5岁

通过“百人计划”从海外引进的9名青年杰出人才,都已成了学术带头人和部门领导

荣获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胡伟武、孙凝晖,也是30多岁的年轻人

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中科院已经顺利完成队伍代际转移

2004年,在创新岗位聘任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77%,所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7岁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得科技领军人物群体不断发展,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就达到470人

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2004年底在学研究生达3.4万人,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如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年轻学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已不是新鲜事:华南植物园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就是博士研究生王英强;动物研究所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博士研究生李文东是第一作者;上海生命科学院的蒋辉、管吉松等研究生也先后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中科院形成了既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又出高水平人才的崭新局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